第六百八十七章:太孙办事,哪需要什么证据(第3/3页)

朱英的这句话,可算是让关祥海真正的被吓到了。

他没想到自己处心积虑准备的一切,在太孙面前如此不堪一击。

“殿下,我自认为隐藏得很好,包括所有的人手,甚至都没有过任何关联,唯一联络的地方,也就是在那小面馆里。”

“便是那面馆,我也是半月才会去上一次,并没有特定的时间。”

“锦衣卫是绝对不会知晓的,怎得殿下能够如此清楚。”

关祥海苦笑着说道。

他是真的想不明白,自己暗中准备的事情,怎么可能被太孙知道。

朱英无奈的摆摆手:“我不知道,你说的面馆啥的,我也不清楚。”

“只是我看卷宗的时候,你三儿子去了倭国跟着燕王,顺便诈你一段罢了,没想到你还真的跟燕王有联络。”

“倭国九州岛有着海贸上的优势,四大藩王占据大量矿藏,本身就有私扣的行为,这件事宫里内部已经做过处理。”

“四藩王想要对外倾销,肯定是要通过大明沿海,在这里头,必然是需要来自于大明内部的支持。”

“对于这一点,其实并不仅仅是你,包括很多官员都无法拒绝,因为这对家族来说,完全可以开辟海外市场,并且人都在藩国,安全性也高很多,甚至可以作为家族的繁衍根基。”

“你算半个大明的开国功臣,虽说没有立下赫赫功劳,但也一步步上来了。”

“我那几个皇叔,本身也很早参与了到朝政之中,于大明的官员里有些人脉,是很正常的事情。”

关祥海唯有苦笑了。

人的名,树的影。

对于太孙,关祥海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有许多惧怕情绪。

或许就是因为准备得太充分,稍微有些苗头就让自己失了分寸。

但问到关于藩王的事情,一下子就暴露了出来。

他有三个儿子。

但对于三儿子,才是最在乎的。

因为在三个儿子里,三子最为聪慧,不管是哪方面都要远比另外两个儿子优秀太多。

而原本可以作为继承人的大儿子,却因为在早些年间疏忽管教,现在已经不可挽回了。

二儿子倒是孝顺,可过于中庸,未来不会有什么造化。

到了他这个年纪,自然是更加在乎传承。

而海外藩国,显然是好的选择。

那里比之大明的官场,可是要轻松多了,况且因为初立的缘故,更加容易获得功劳跟权力,包括财富。

内心做出一番挣扎过后,关祥海浑身有些发软,颇有些无力的说道:“燕王他们走私船,确实是经由香港岛,包括矿藏的销售,也多是在这边。”

“关于具体的一些数目,我这里有一本账本,基本上都记录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