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庆长 秉烛夜游(第4/7页)



  后来,他对她说,他觉得她的笑容极美。如果想有一个比喻,他觉得这笑容是他幼小时经常观望的掠过天空的燕子。这是他5岁时在北京的童年记忆中,印象深刻的鸟类。他家里居住的四合院,花园里有一棵粗壮海棠树,大丛丁香和棣棠,满架老藤葡萄。每年春天,燕子在阴凉屋檐下搭起灰白色泥窝哺育幼鸟,穿梭如箭,啼叫轻盈。这实在是一个少年心中无比丰盛完整的世界。

  但现在,在城市里很少能够见到燕子。他甚至怀疑这种鸟类是否已绝迹,或者只在他的记忆里出现过。也许他遗失了生命中最为真实的一个时段,现在堕入的,却是一场漫长无期充满虚妄的梦境。

  庆长,你的笑容,令我觉得生命真实。

  很多次,他说过这样的话。当他伏在她的身体上,深埋在她的体内,从她耳侧抬起头来凝望她的时候。当他用双手捧住她的脸颊,如同捧住一只在高山龙胆花蕊中捕捉住的稀有凤蝶,用额头顶住她的额头,轻轻亲吻她的眉毛和眼角。当他们在餐厅里吃饭,他从不愿意与她隔桌而坐,因为觉得离她太远。他只坐在她的侧边。她知道他在凝视她,故意转过脸去,佯装不知。然后他的手就会仲出来,握住她的手腕,轻声对她说,庆长,你可知道此刻你有多么美好。还有在机场,在车站,在酒店门口,在街头,在每一个告别的时候,她总是选择做那个留在最后的人。目送他直到彼此不见。

  她的姿势都是同样的。在人群或空无中,孤立无援地站立着,右手绕过胸前,搭在垂直的左手手臂上,微微抱住自身,仿佛一种倚靠。睑上露出孩子般无辜而微弱的笑容。这种记忆到了最后渐渐成为泥土下面生长的根。

  他说,我只能这样做。庆长。原谅我。我害怕来上海看你的决定,害怕独自面对你。我做出种种设计,只为想看你一眼,又防备自己接近你。我一直在克制。我知道我们一旦相爱,伤痛纠葛无法避免。但是我对你充满欲望。这一切没有用。我们绝无可能错过。我知道你是我的。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为我而存在。

  下午两点多。酒店一层咖啡厅,当天第一顿饭。她的脸上有膨胀出来的红晕,披散的长发略显潦草。什么也吃不下,只想抽烟,喝一杯威士忌。他吃肉食,喝了很多杯咖啡。他说,你应该吃点东西。她说,我不想吃。

  不行。你要吃东西。他的声音坚定,有命令的口吻,帮她点了一碗荞麦面条。

  他询问,你辞了工作,如何谋生。

  她说,接其他的活,翻译,写稿,总有出路。

  你需要帮助吗。他平静提出疑问。

  她看着他,说,我经济没有困难。

  Fiona赞同你的才华,但说你有时过于固执,不懂得妥协和周旋。媒体圈子也许不适合你,你只能做自己的事情。如果需要帮助,请你告诉我,我会尽力。

  他换了一件干净的白色衬衣。衣履整洁高贵,坐在她的对面。她没有携带换洗衣物,依旧是昨日出门时的装束,散发出隔夜酒精和烟草气味。搭在椅子上的黑色羽绒服渗漏细小的白色绒毛,如同千疮百孔的生活,如同她打包收拾起来但从无可能弃置的复杂历史,如同她对感情的需索和落空,她对爱的真相的疑问,她对这个时代的退却之心。她的无地自处。

  离开一座即将消失的古老的桥,她的生活将如何延续。她宁可时间停滞在他们卸下衣履坦白相对的时刻,这个男子以温暖炙热的肉体将她包裹,而不是现实中这般生硬疏离地面对。他们分明认清,一旦脱离彼此怀抱,只能是来自截然不同的世界的两个人。各自背负的现实何其沉重而无法拖动。

  冷静下来之后,他变得谨慎。没有谈论任何关于他们之间的前景或未来。此刻要再祖露心扉也已十分多余。他们没有空间可以容纳承诺或期待,并且需要时间消释这最终迸发成形的强烈情感。她什么也不追问,闷声不响吃完眼前这碗面条。他知道她的倔强,说,你好好照顾自己。他马上要去机场赶飞机回北京,然后去温哥华总部开会。离开半月。他们没有约定何时会再见面。

  他紧紧拥抱她,说,我爱你,庆长。这是他可以说的话,也是他喜欢说的话,但这是她所不需要的话。我爱你,这能改变她的处境和生活吗。不。她只是意识到自己将会更为分裂而苦痛地存在。这感情将是她的负债,而不会是救赎。

  在浙沥微雨中,他把她放在地铁站。车子即刻开往机场,他的时间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