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黄米小时候(3)(第3/3页)



  米妈脸皮比较厚,每次被采访"出口问题",都是有问必答。这也是米妈摸索出来的最佳方案,因为黄大记者天生具有记者素养,知道越是蒙着捂着的越有鬼,所以你越回避,他越觉得有新闻价值,也就越抓住不放。你按部就班地答了,他也就按部就班地放过你了。反正是在自己家里,"进口""出口",也不是谁不知道的几件事。

  黄大记者跟米妈之间的"出口专访"就比较程式化:

  黄大记者:"妈妈,Peeorpoo?"

  米妈(很正面地想:一口气说了三个词,而且会用or,真不简单哪!):"Pee——"

  黄大记者(现场直播):"爸爸,妈妈Pee——;关嬷,妈妈Pee——;归嬷(great-grandma),妈妈Pee——"

  等到三位新闻受众都给了回应,表示"知道了,知道了",黄大记者才有心思附在洗手间门上,屏息倾听,有时连华彩段落都错过了,只赶上一个尾声,然后听见妈妈冲水了,便以圆满结束的口气问:"妈妈,done?"

  米妈:"Done!"

  黄大记者(奔走相告):"爸爸,妈妈Done!关嬷,妈妈Done!归嬷,妈妈Done!"

  奶奶太奶奶对这种报道都不好发表太多意见,只有米爸时不时地评价几句:"妈妈今天这么快?好像还不到半个钟嘛?"

  有次是奶奶上洗手间,黄大记者光临了,大呼小叫地问:"关嬷?what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