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谁挡李自成?唯有吴三桂!(第3/4页)

而他李自成当时也对前途完全绝望了,连继续打着闯王旗号斗争下去的信心都没有了,整天想着的就是找个地方躲一躲先……没想到这一躲,就是二十几年啊!

更没想到的是,他李自成居然还有翻盘再当闯王的一天!

这一次一定要好好当了,不能再当砸了……不为自己,就为了来顺、一虎、一枪他们这些闯营的遗孤,也得好好干,不能让他们没下场啊!

李自成眯着眼睛,正盘算着接下去要怎么经营自己的武昌根据地的时候,耳边突然传来了熟悉的歌声。

“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够有闯王。均田地,当府兵,大家一起逐鞑虏……”

这是大顺永昌二十八年版的《迎闯王》,歌词和永昌元年版的当然不一样了。不纳粮、不当差的内容没有了,大家都不纳粮、不当差,他的永昌政权怎么维持?不就得拷饷了吗?而取代“不纳粮、不当差”的,则是“均田地、当府兵”——这其实是两个配套的政策,想要比别人多均一点田,那就得当府兵!当了府兵后,立了功劳,就能均到更多的田……如果不当府兵,那就只能均到一点点口分田,想要温饱都挺难,只能去租府兵的田。

至于拷饷……在澧州的时候,李自成还在小范围内执行了一些没收财产的政策,要不然凑不齐武装一万多军队的费用。不过现在他就要拿下汉阳镇这样的“天下四聚”之一的商业中心了,当然要改变政策。

所以在他进入武昌之前,就派出黄植生、陆一甲和那个被黄植生劝降常德知府薛定国一块儿去武昌、汉阳、汉口宣布闯王新政了。

闯王现在进步了,不抢钱,改收税了!

不过田还是必须要均的,不均田就没府兵,没府兵就没法保持现在的大好形势了!

“大王,您看……武昌城外的汉阳码头上都是迎接您的百姓啊!”

黄万霖带着哭音的声音,在李自成耳边响了起来。

李自成睁开眼睛,扭头望着不远处高大的城垣和站满了百姓的汉阳码头,大笑了几声,回头对他的三大护卫还有刚刚封了湖北布政使的黄万霖道:“二十多年了……额终于回来了!回来了,就不能再走了……老黄,这次你可得多用点心思,得好好治理武昌、汉阳、黄州的地盘。这是咱们的家!”

“大王,”黄万霖满脸堆笑着问,“咱们不立即下江南吗?江南才是真正的人间富庶地啊!”

“下江南?”李自成冷笑一声,“额当然是想的,但有些人不会愿意眼睁睁看着额得意……所以额想是一回事,真的得了江南,可又是一回事了!

不过额也不会叫他得意的!当不当皇爷,额是无所谓的,额已经当过了,就那个样子了,也没多高兴。额现在所求的,就是两个事,一是掀翻了鞑子的天下,鞑子得这个天下,虽然是吴三桂引狼入室,但额的确没有打好,这个错,额能改就改一下了。

二是让底下的老伙计、小伙计们都能有一份富贵。他们都是两代人追随额打天下,辛辛苦苦那么些年,死了那么多人,总要有个好结果吧?

老黄,你给额写三封信,一封送去襄阳给吴应熊,告诉他,额有汉口、汉阳、黄州、岳州四府就心满意足了,叫他莫来打额,额也不和他打!至于澧州、常德、荆南,都交给他了。再和他说,额现在身体不好,年纪又老了,能有个养老的地盘就心满意足了,不会下江南,更不会去北京,就在汉口、汉阳、黄州、岳州四府养老了!

第二封信是给王辅臣的,他也是闯营出身的好汉,额愿意和他结盟,大家一起对付鞑子,一起防着吴三桂那个奸诈小人!

第三封信……就荆州府城里的鞑子头目,告诉他们,额和吴三桂不是一伙儿的,额也不会去打荆州,叫他也莫要来打汉阳、岳州!额可以和他们井水不犯河水……写清楚了,这个他们,仅仅是指荆州的鞑子,别处的不包括在内。”

……

汉中,西王府。

吴三桂看见自己那个凯旋而归的孙子吴世璠时,嘴巴都快笑歪了。他原来以为自己的长子吴应熊和孙子吴世璠拿着的是李建成的剧本,而吴应麒和吴世琮则是一对李世民。

没想到吴应熊、吴世璠也挺能打的。翻越大巴山突袭郧阳、襄阳这两仗打得漂亮啊!

吴三桂已经对着地图复过几次盘了,这样的奔袭,这样干净利落的巷战,能打出来的可不多。

这下吴应熊可是真正熊震中原了!

形势真是一片大好!

现在吴应熊据襄阳,李自成那个祸害据武昌,康熙皇帝面临着失江南、失中原、失关中三大危机……他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应付不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