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节(第3/7页)



  出得门来,陈霭才注意到公寓的外貌还挺不错的,墙壁和地上都像水洗过一样干净,地面和空中一点灰尘都没有,天空瓦蓝瓦蓝的,看来以前作文里写的“万里无云”应该是“半里无云”,这里的天空才叫“万里无云”。公寓大门处有几个大花坛,还有喷泉,小杜放在BBS上的,就是大门那里的照片。

  太阳一出,魑魅魍魉全都遁形,空气里一片祥和,使陈霭想不出自己昨晚在怕什么。

  走几百米就是一条大街,街上车来车往,煞是繁忙,但几乎看不见行人,就她和祝老师两个,像两个乡巴佬一样在太阳底下行走。

  她一眼看见了街对面的一个麦当劳餐厅,忙提议说:“祝老师,对面那个是麦当劳吧?我想去那里吃早餐。”

  祝老师没答话,但伸出一只手,挡住就要过街的她,很老练地按了按街边电线杆上的一个小按钮,指着街对面一个像交通灯但比交通灯挂得矮的玩意说:“看见没有?那就是行人过街的标识,你要看到上面那个白色的小人儿出现了,才能过马路。有些中国人不懂交通规则,乱穿马路,影响国家形象—”

  等了好大一阵,街对面那个小白人儿才出现,陈霭抓紧时机,几大步抢进人行横道。祝老师在后面叫道:“别跑啊!这里是车让人,不是人让车,你这么瞎跑,让人看笑话,丢我们中国人的脸—”

  陈霭见好些车辆正向着她风驰电掣般冲过来,遂不管祝老师的吆喝,脚下生风地抢过马路去,回头看看祝老师,当真在慢条斯理地过街,那些车当真在让祝老师。祝老师走得镇定自若,大义凛然,到了街这边,很自豪地对陈霭说:“看见没有?那些车都得让我—”

  陈霭与刚为中国增了光的祝老师一同走进麦当劳店,发现里面冷冷清清,没几个人,更不用排队,十分安静,搞得她连说话都恨不得耳语。

  祝老师给她介绍了一下早餐内容,叫她点最便宜的那种,说不用吃那么多,待会带她去一个地方吃免费食物。她饥肠辘辘,等不得“待会”了,只想一下塞饱肚皮,很想点最大最多的那种,但她不好拂了祝老师的面子,只好同意点那最便宜的。

  祝老师帮她点了餐,示意她付款。她见祝老师还没为他自己点餐,催促说:“你也点啊,你也点啊,点了我一起付—”

  祝老师很有风度地伸出一只手,做个谢绝的手势:“美国不兴这一套的,都是godutch,godutch懂不懂?就是各付各的—”

  这叫陈霭怎么过意得去?人家祝老师亲自上门来探望,又陪着来吃早餐,还给她介绍了那么多在美国生存的常识,她怎么能让祝老师自己付费呢?她拿出中国式大姐大的作风,逼着祝老师快点,点了她一起付费。但祝老师坚持不肯,看那表情,已经在为她这种有失国格的行为感到丢人了,她只好把自己的早餐付掉。

  两人端着放早餐的长方形塑料盘子,到饮料机跟前去装饮料。祝老师给她示范了一下,如何操作冰块龙头,如何操作饮料龙头。其实跟国内的麦当劳没什么两样,但她仍然做出乡巴佬的模样,虚心听取祝老师的讲解和示范。

  这是她多年来摸索出来的经验:对那些指点你的人,你起点越低越好,但学习进度一定要快。如果你起点就很高,甚至比指点你的人还高,那人家就不乐意了,那不显得人家在班门弄斧了吗?人家想破头皮也要派你一个不是,所以起点越低越好。但学习进度不能太慢,如果人家指点你半天,你还是搞不懂,那不是说明人家教导无方吗?

  她在这方面是可造之材,一旦悟出这个道理,就能自然而然地运用,绝对不是装假,是诚心诚意的。本来是她会做的事,但如果有人来指点她,她马上就觉得自己不会了,需要人家细心指导。但由于她实际上是会做的,所以一经指点,她就进步神速,于是教者与被教者都很开心。

  有了这个本事,人际关系就很难有处不好的,所以陈霭走到哪里都很受领导群众欢迎。

  陈霭伸出杯子,到冰块机下面接冰块,用的是一种“处女接”的姿势,仿佛是头一次用这玩意。但刚接了几块冰,就听祝老师低声喝道:“少接点!”

  这下她真的“处女”了,不知道哪里犯了错误,慌忙移开杯子,但却忘了放开那个开关,冰块噼里啪啦落了一堆,严重损坏了中国的形象。她悻悻然地转而去接可乐,又听祝老师低声喝道:“只接半杯!听见没有?只接半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