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节(第3/6页)



  这一声,有石破天惊的效果。一是因为大厅虽然人多,但并不嘈杂,挺安静的,突然有人这么粗声大嗓地一嚷,效果空前。二是因为陈霭已经很久没听人叫她“陈霭”了,一般都是叫她“陈大夫”,父母叫她小名,赵亮叫她“喂”,没想到在美国会有人叫她“陈霭”。

  她循声望去,看见了小张,差点认不出来!印象里小张是很高的,但眼前这个小张好像长缩了似的,只把一张脸长大了许多,仿佛这些年的营养都供给脸部了。

  她不知道应该叫他什么,以前都是叫名字,但这么多年没来往,连名字都觉得生疏了。

  小张走上前来,自我介绍说:“我张凡啊,认不出来了?”

  “认得出来,认得出来—”

  两人握手也不是,拥抱也不是,很无聊地站那里聊了几句,小张就说:“走,我们去取行李,我的车停在按小时收费的地方,如果我们赶在头一个小时内走掉,就不用交停车费—”

  陈霭跟着小张在人群里乱穿,小张好像也不太熟悉机场,摸索了一阵,终于来到取行李的转盘前。又摸索了一阵,才找到陈霭航班的转盘。

  两人站在转盘旁等行李,闲聊一些无油无盐的话题,小张不停地看表,看得陈霭心里发毛,心想停车费一定很贵,待会一定要抢着付停车费,不能让人家小张破费。

  一直等到所有的人都走光了,还没看见陈霭的行李出来,两人都急了。陈霭说:“怎么回事?我的行李搞丢了?那怎么办?我什么东西都在那两个箱子里,给你带的礼物也在箱子里—-”

  小张也有点茫然,这里问那里问,终于找到了航空公司设在机场的办事处。陈霭看小张很费劲地跟办事人员交涉行李的事,感觉小张的英语也不咋地,比她当然要强一些,但出国这么多年了,还这个水平,说明英语相当难学,她已经开始发怵了。

  交涉了好一阵,双方又是比划又是书法展览的,才搞明白陈霭的行李还没到。但航空公司方面表示一定会到的,不过就是晚一点罢了。到底晚多久?办事员也不知道,只叫他们留下电话号码,说行李一到就给他们送过去。

  陈霭刚到,还没电话号码,只好把小张的号码留下。

  艾米:陈霭(6)

  陈霭今生最远途的一次旅游旗开得败开门黑,让她心里好不烦恼!

  要知道,她那两个箱子里可装着她到美国来的全部家当啊!她的锅盆碗盏们在箱子里,她的衣裤鞋袜们在箱子里,她的被子(没有“们”)也在箱子里,连她带来做最初三天口粮的康师傅快餐面们都在箱子里。可以说她那两个箱子就是她随身携带的半个家,放大了说,则是她带来的一片中国!

  那两个箱子,她收拾了差不多两个月,签到证之后就买了,放在家里,不时放点东西进去,又不时拿点东西出来,整体规划,综合治理,精打细算,排列组合,力求将美国之行所需的物资全部塞入。塞了这么两个月,已经塞出感情来了。

  现在她人到了,箱子却没到,仿佛把两个密友走丢了一样,心中万分失落。最糟糕的是,箱子没到,她连换洗的内衣裤都没有!还不知道箱子哪天才能送到,甚至不知道送不送得到。她忍不住担心地问:“箱子还—找不找得回来?”

  “找肯定是能找回来的,找不回来航空公司会赔你,就是麻烦一点—。”小张看看表说,“我们走吧,原来以为接到你就可以走人的,哪里知道出了这档子事—”

  陈霭想起他说过照顾孩子的事,心里一慌,不知道当爹的出来这么长时间,家里孩子有没有人照顾?她不好打听他家里的事,只道歉说:“对不起,对不起,耽误你了,都怪我,都怪我—”

  两人走出候机厅,来到机场的停车场,坐进小张那辆半新不旧的汽车。小张说:“你把地址给我—”

  陈霭赶紧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找出地址,恭敬递上。这是她通过“C大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BBS找到的住处,跟人合住,但有自己的房间,只共厨房和洗手间,同住的是个在C大读书的女学生,叫小杜。

  小张看了地址,说:“噢,我知道这个地方,离C大挺近的,走路二十分钟就到,不过那块不大安全,你怎么想到跑那里去住?”

  陈霭一听说那块不安全,眼前就闪现出一些只在电影里看到过的凶杀镜头与警匪枪战镜头,耳边有子弹的嗖嗖声,不禁担心地问:“那块不安全啊?我在网上看到那块离C大近,想着上班可以方便一些,没想到—大学附近还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