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5/6页)

“是谁修的?什么时候修的?你怎么找到的?”林珊问。任待燕发现自己很高兴她想知道,很高兴她能有此一问。

“边走边说。”他回答,“明敦,等咱们都进来了,从这边把门堵上。”明敦就是那个得力的部下。

众人一边走,任待燕一边讲解。有些时候,人们需要听到领导者的声音。他心里想,领导别人有很多种途径,而失败的途径却有更多。

他想起第一次下地道时赵子骥数的步数。凡事都有第一次,第一次往往都不容易。现在他知道,这地道有个尽头。只是不知道从地道出来会是什么样子。

那猫头鹰的叫声让他多少放心了些,可是今夜城里兵荒马乱,再也不是从前模样,要是真觉得放心,那就太天真了。他知道,阿尔泰人就在他们头顶上,城里已燃起熊熊火光。

他先是扶着林珊的胳膊肘,走了一会儿,地道变窄,众人只能排成一列。任待燕走在前头,一刻不停地说着话,林珊在他身后,殿后的是那两名军人。

汉金城正在遭受劫掠,任待燕却要逃跑,而他还有成命在身,应当坚守城池。他努力压抑心中的羞耻,却委实难以做到。要是早几年,他或许会发誓报仇,掉头回去了。他还记得当年在盛都,四下无人时,自己在祖宗牌位前发下的誓言。他发誓要收复故土,重整山河。那是一个男孩对列祖列宗的悄悄话,不想让自己的兄长听见。

赌咒发誓不值一钱,如何行动才是关键,但行动了也可能会失败。任待燕心想,失败的机会还远大于成功的可能。

就在几天前,朝廷里还召他入宫,叫他去处死寇赈。

事到临头,他才发现自己下不了这样的手,扮演不了这样的角色。所以他推辞了。太上皇掌国玺时,太宰为了顺遂上意,干了许多祸国殃民的事情,今上若要为此处死他,那既是官家的权力,也是他的职责所在。何况不管是砍头还是自缢,抑或是其他手段,有司都有专门的刽子手。

太宰死了,任待燕一点也不难过。他曾经想过,谁会来接替寇赈的位置,再一转念,又只得苦涩地想,是谁又有什么打紧的?

他说:“我猜,两百年前,人们还没忘记那些叛乱。所以他们需要一些出城的通道。”

“这样的地道,别处也有?”林珊问道。她的声音很平静。

“还找到一条。不过那条出口太显眼。”

“这一条呢?”

“自己看吧。不远了。我保证。”

“我没事。”她说。

众人默不作声,继续前行。

任待燕清了清喉咙,说:“齐威不来?”

“他不来。他弄了把剑,要守着古董。”

“他守不住啊。你知道的。”

“他也知道。”林珊顿了一顿,“他说,那就是他的命。”

“明白。”他说,尽管他并不真的明白。

林珊说:“有些东西一旦丢了,活着也便没意思了。”

任待燕想了想,说:“人的命……”刚一开口,却说不下去了。

“走吧。”林珊回答。

地道里回响着脚步声,两边支柱上映着火光。这样一条地道,修造时难免死过人。任待燕心想,不知她有没有听见,这里除了他们的声音,还有老鼠爬过的动静。听到了吧。他想。

他深吸一口气,说:“人的命不光是自己的啊。”

众人脚下不停,林珊沉默了一阵子,开口道:“待燕,你们今晚打算干什么?”

这句话把任待燕吓了一跳。第一次去她家里,在那满屋的珍玩古董之间,她也是这样让他吃惊不小。

我的心意你知道的。他想这样说,可身后还跟着两个人,任待燕不得不为她的名节考虑。何况,他要是真这么说了,那她就更加明白,他在盘算什么危险的事情。

路面开始变成一道向上的斜坡。

“到了。”他说。他没有回答她的问题。他知道,他的心思,她懂。

修这条地道的人,林珊心想,考虑真是周全。地道尽头有一条石凳,人可以踩在上面;经过加固的土墙上还有搁火把的托架,这样拿火把的人就可以腾出手和肩膀,顶开通往地上的门。

这一点林珊十分欣赏。先见之明总能让人心安,像是昭告世人,天下事并不全都是马马虎虎、浑浑噩噩、吉凶难料的。也许今晚,这个冬天,这个除夕夜,她不得不找到一点——或是说服自己存在——秩序和理智的蛛丝马迹。

她保持警惕,同时惊惧万分。除了逃出城去,任待燕还有别的计划,可她并不知道——也无从知道——那究竟是什么。父亲去世以后,她可说是一直都在睡梦中,把自己封闭起来。如同孩子一般,像是要闭上眼睛,拒绝承认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她还记得这些。如果你看不见那个人——或是黑暗中游荡的精灵鬼怪——那个人也就找不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