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3/4页)

[71]特别高等警察,过去负责思想犯罪、镇压社会运动的警察,直属于内务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废止。

[72]锅屋小巷(锅屋横丁)是南北纵贯东京都中野区本町、中央两地区的商店街,江户时代是通往妙法寺的参拜道,有家叫“锅屋”的茶店,故被如此称呼。

[73]一种日本传统面具,表情模仿往灶里吹气的男子表情,眼睛一大一小,嘴巴高高噘起。

[74]鸟口原本要说的应是“蛇有蛇道”。

[75]正式名称为《青砥稿花红彩画》,为歌舞伎戏码之一,白浪即盗贼,描写五名知名盗贼的大显身手。

[76]鼠小僧为日本知名盗贼之一,也是《白浪五人男》中的盗贼之一。

[77]岩颜料是日本画专用的颜料,以各种矿物和半宝石研磨制成。使用时与胶混合。

[78]仙台四郎,江户时代末期到明治时代的真实人物,因智力障碍无法言语,但他拜访的店皆生意大好,因此生前受到各地欢迎。死后被视为保佑生意兴隆的福神。

[79]种子岛为火绳枪的别名,一五四三年从欧洲传到日本种子岛,故被如此称呼。短筒是一种枪身较短的手枪。

[80]起源于日本中世纪的表演艺术之一,明治以后也称能乐,包括能及狂言。同时具有舞蹈和戏剧的要素。般若则为能乐中鬼女的角色。

[81]上面装饰有花朵的斗笠,多为节庆表演时所戴。

[82]一种顶部圆浅的斗笠。

[83]一种圆盘状、半覆脸的斗笠,原为江户时代的三度飞脚(每月往来江户、京都、大阪三地的信差)所戴,故名。

[84]江户时代到明治时代初期一种阶梯状的抽屉橱柜,兼具阶梯与橱柜两种功能。

[85]收藏书画古董的箱子上,记载品名、作者、来历等信息的文字。

[86]歌舞伎戏码之一,描述平安朝武将源义经一行人逃往奥州时,在加贺国安宅关被拦下,义经一行人假扮为山伏,对关守说他们正在化缘(劝进)途中,关守便要义经的部下弁庆读劝进帐(化缘簿)来听听,于是弁庆随手拿起一份卷轴,伪装成劝进帐朗声念诵。

[87]日本风俗在五月五日儿童节会悬挂上大鲤鱼旗,鲤鱼旗眼睛浑圆,嘴巴张开。

[88]阿龟面具和阿多福面具都是丑女面具,表情滑稽。

[89]能面的一种,最小巧的年轻女性面具。

[90]观阿弥(一三三三~一三八四),南北朝时代的能乐演员及作者。被视为猿乐的始祖。

[91]世阿弥(一三六三~一四四三),室町时代前期的能乐演员及作者,为观阿弥之子,与父亲共同确立能乐,并提高了能乐的艺术性。

[92]猿乐是流行于平安时代到室町时代的日本演艺,观阿弥与世阿弥集猿乐之大成,确立其形式,即为现今所称之能乐。

[93]在日本说到鬼,一般是佛教中地狱鬼卒的形象。

[94]日本民间故事。故事开头是猴子看到螃蟹拿着饭团走在路上,便花言巧语拿捡到的柿子种子与螃蟹的饭团交换。

[95]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一九〇一~一九九二),德国演员及歌手,一九三〇年代活跃于好莱坞电影界,一九五〇年代起则以歌手身份活跃于演艺界。

[96]在日文中,主人除了有雇主、主人之意,平常也指老公、先生。

[97]裃为江户时代武士的正式礼服,有肩衣和长裤裙,两肩呈三角形。

[98]日本习俗,在七夕时会将写有心愿的短笺绑在竹枝上,祈求实现。

[99]春季至夏季,日本人习惯到海边去捡贝壳或摸蛤蜊。

[100]指立春前一天,日本一般会在这天撒豆子驱鬼并招福。

[101]氏子原本指祭祀氏神(某一特定区域的居民共同祭祀的神道教神明)的氏族子孙之意,后来转变为居住于祭祀某一氏神的地区的居民。

[102]即茶壶的意思。

[103]追傩仪式始于中国。平安时代,宫廷中会在除夕日举行盛大的追傩仪式,驱赶装扮成鬼的人,象征驱逐恶鬼及疫病。

[104]渡来人指日本古代四世纪到七世纪之间,从朝鲜、中国来到日本定居的外国人。他们带来先进的技术及文化,对当时日本各方面的发展大有帮助。

[105]物部守屋(?~五八七),敏达天皇、用明天皇的最高执政官,因排斥佛教而与苏我马子对立,用明天皇死后欲立穴穗部皇子为帝,被苏我氏攻讨而死。

[106]佛在所即佛陀出世之地,指印度。

[107]空穗舟为一种挖空巨木中心而成的中空小舟。

[108]“羽田”与“秦”日文发音皆为hata,羽田氏为秦氏末裔一说,详见《络新妇之理》及《涂佛之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