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5章 文昌旧事(第4/5页)

“阿婶,不会是走水过来的吧?”

“哪能啊,正规渠道进来的,城里有人在做这个进出口生意。”

“帮我下五包三鲜伊面,阿婶,调料别放,搁点盐和味精就行。”

“好,我再给你搁点青菜,家里还有肉,要给你切点不?”牛爱花说道。

“算了,放点青菜就行。”

这时候的方便面谈不上多方便,必须得煮,用热水泡根本不好吃。当年在火车上,刘贞能吃的那么欢是因为没吃过,也因为饿的。

去年,她想怀旧一把,泡了一碗鸡蛋面,也就吃了一口就不想吃了,直说难吃。

文昌围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煤气灶和煤油灶,土灶都有,煤炉却是很少有人用,这倒不是深甽缺煤,曲仁矿隔的不远,而且还在往深甽定向供煤。

而是煤炉用起来并不方便,钱也省不了多少,大部分村民还是土灶为主,煤气灶为辅。

没一会,牛爱花就端着三大碗方便面过来,碗面上不但躺着几根菠菜,还卧着两个荷包蛋,一看就是溏心的。

“南易,你试试,从垦殖小队拿来的土鸡蛋,走地鸡下的蛋,没喂过饲料,味道比家里自己养的还好。”

“那我试试。”

南易把鸡蛋夹起来,凑到嘴边,先把蛋黄吸到嘴里,甜甜的,没有腥味。

“尝不太出来,和家里的土鸡蛋分别不大,阿婶,这个鸡蛋是垦殖集团销往香塂和日本的那一批吧?”

“翠竹是这么说的,村里每家分了十个,让大家也尝尝鲜,以后想吃就吃不上了,都得紧着卖,说是卖一块好几毛一个呢。这鸡蛋是好吃,就是个头太小。”

“哈,那我得补给阿婶,一共十个蛋,这就六个了。明天我去找翠竹阿婶,把我和刘贞的那份也给领了。”

“她不在,去鳗鲡养殖场了,有日本客人过来看鱼,她得去招待着。”

“嗯?这么早就来看鱼,咱们的鱼要出栏还要好久吧?”

“这我就不知道了。”

南易一寻思,估计是提早来预定的,再回东京抽空去看看日本的鳗鱼养殖基地,瞧瞧养殖规模是不是萎缩了。

鳗鱼养殖难的不是卖这个环节,日本人敞开了收购。难的是养,一池鳗鱼要是养死了,损失直接数百万,好几年的付出一无所获。

养殖鳗鱼很难出现过剩的现象,投资大、风险大,个体去养,肯定得举债,一次养坏,基本一辈子都缓不过来。

有资本投资的,有更好的生意可供选择,很少会有人看得上鳗鱼养殖。

这是个鲜为人知,也无法推广开的行当。

后世的鳗鱼养殖户,一次收获可能赚上数千万,规模大的赚过亿。可要出一点事,很可能就倾家荡产,鱼瘟、台风各种各样的风险,他们一一都要扛过去。

很容易上一秒资产过亿,下一秒一屁股债。

不说别人,就说垦殖集团,要是砸了一次,那也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所以南易当初才会把人送到日本、南韩去学,并且这第一次养殖,垦殖集团的投入并不大,旨在让大家熟悉一下,先积累一点经验。

南易三人凑在桌上呼噜呼噜的吃着面,代销店也就来了一个人买了包烟,然后就没有人来了。

农村的代销店生意本来就不会太好,卖的最多的就是针头线脑,外带香烟、豉油什么的,和其他的地方不同,文昌围这里有单独的老年茶室,上了年纪的人喝茶消磨时间都会去那边。

代销店没人喝茶也没人赌钱,再加上有食品厂在,每个月都会给小孩子发上一点自己的产品,自然也没孩子会来代销店买零食,生意不好也很正常,文昌围的代销店,自然也就真正发挥出它便民的意义。

南易刚把筷子放下,耳朵里就传来摩托车轰鸣的声音,听声音是两辆嘉陵70,新车四千多点,不过这个价一般买不到,都得加钱,真实的价格要到五千五左右。

“阿婶,现在村里摩托车多吗?”

“挺多的,你一说可以放开大家买车了,年轻人几乎都买了,摩托、船车[轻骑、踏板车]都有,文昌围也算是露了一回威风,村里的后生仔找老婆也不用发愁,有不安分的,常常换着带姑娘回来。”

南易轻轻一笑,有点不以为然。

都说这个年代保守、淳朴,还有人说这个年代结婚容易,这其实都是错误的认知。

72条腿,三大件,一个普通上班族还是一样很难实现,结个婚还是得花上大几千,一年收入不到一千,存下几千块得多少年?

后世年薪达到十万的也不少,可几个能有三五十万的存款?

这年头的大部分年轻人结婚,还是得全家一起回到解放前,这年头的丈母娘一样也是血盆大口,只不过盘底的问句,一个是有房有车么,一个是打听在什么单位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