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主动被擒(第3/11页)

赵崇柞回到成都后,并没有马上去进见孟昶。他有个习惯,不管外出多久,回来后总要先查看一下自己离开后的有关事务。这是个好习惯,一个是可以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一些重要事情,以免在见到皇上后一问三不知或者说错话。再一个就是看看是不是有些事件是与自己出行目的有关的。这也很重要,可以从其他方面发现与自己出行目的有关的信息和细节,这样才能加以综合客观的分析,在皇上询问及时给予正确的建议。

一般情况下赵崇柞会先去不问源馆,然后再去官衙。因为不问源馆的信息来源更广,而且都是比较隐秘的,比那些官路来的消息更有价值。

不问源馆里有个“拣异间”,当不问源馆秘密安置在各密探点的人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后,会直接取了证据送至拣异间。这些奇怪事情包含很广,有江湖奇事、自然怪象、无法破解的疑案等等。这些事情以及搜集到的证物送到拣异间后,会由有经验的各类高手先独自评判其内在价值,如确定有深挖必要,再多人一起分析,并可直接派遣不问源馆中人再去实地重新追踪寻迹。

赵崇柞对拣异间是极感兴趣的,因为许多真正有目的的事情是不会让人从表面上看出来的。就算有所失手或疏忽,那肯定也会出现在异常的、无法解释的现象上。所以进了不问源馆后他先大概翻阅了下近期查证的清册和遣事报章,知道了最近蜀境内秘密执行的一些事情和不问源馆执行的一些任务。看完这些,赵崇柞便往拣异间走去。

拣异间应该比以往要冷清一些,北方战事,那范围内的几个州府已经停止再传异事异物过来。因为战乱之中,已经难以辨别什么是正常什么是怪异。所以见赵崇柞进来,拣异的高手们行过礼后大都退到旁边,只有三四个走近赵崇柞,将自己正在拣的文案和证物呈给赵崇柞看。

前面几位所呈的东西以及说明解释都没有让赵崇柞感兴趣,而当赵崇柞走到最后一位面前时,外面突然有人急急地跑了进来,躬身奏报:“赵大人,府衙中有南唐传来急报,南唐齐王被刺身亡,太子李弘冀被定罪魁,已经废黜太子位。”

听到这个奏报,赵崇柞脸色突变,急忙转身往外走。这是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关系到他南唐一行的目的,所以他现在最急需做的是确定消息的可靠,然后去和孟昶说明并商榷对策。

赵崇柞走了,没有看到最后那份一下子莫名其妙死了近两百人的案情报章,也没看到那两件肯定会让他感觉非比寻常的证物。而赵崇柞一走,拣异的高手也就一下兴致索然了,于是将报章连同证物裹巴裹巴,吩咐杂役收存入库。

于是一件蜀国方面本可提前查证、及时制止的险恶计划,仍旧按别人的意图进行了下去。以至于最后蜀国危急之时即便许诺下极大代价,却仍然无人援手,甚至是置其死地而后快。而这其中原因,蜀国从始至终竟无一人知道。

备杀器

齐君元应该算是运气好的,在亭长的安排下,短短五天内,他就有两次机会远远地见到了李弘冀。虽然那距离无法看清楚面容,但是大概的气色、步法、身形却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对于齐君元而言看到这些已经足够了,因为只要人的大概样子入了他的眼,他便可以在心中将其化作一件瓷器,然后从一面器形便知道全部器形,从器形表面便知道器形内外。而最重要也更神奇的是,只需那器形辗转移动一下,他便可以通过角度、弧线、反光、匀称等方面发现器形存在的缺陷,甚至是器形意境中存在的缺陷。而这,将是齐君元设置下一个刺局的关键。

掌握了刺局的关键之后,齐君元便毫不客气地提出了其他条件,这些条件都是刺局成功的保证。

“要想这个刺局成功,必须将之前更多针对李弘冀的内情告诉我。最好是连他自己都根本没有觉察到的和已经产生后果的事情。”

卜福开始没有答应齐君元的要求,他显得很为难。或许真的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有关内情,也或许他虽然知道却不能确定这些内情能不能透露给齐君元。

“这个必须知道,否则连这个唯一可能杀死李弘冀的法子都实施不了。”齐君元很坚持,不仅因为他的刺局需要这些,而且他估计比卜福更做得了主的人就在附近。

齐君元的预料没有错,很快卜福就松口了。应该是已经得到离恨谷中更高的指示,同时也说明在他这个代主附近就有离恨谷中更高地位的决策者在。

“在我来到金陵之前,其实有些事情已经在做了。以诡杀之画嫁祸太子李弘冀,然后用‘势泄瀑’刺杀慧悯大师,派使队辗转蜀国破解字画。使队回程之时故意走烟重津,裴盛被擒,字画被夺,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为了嫁祸李弘冀。”卜福觉得直接说出这样一些内容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