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祸隐南疆(第4/7页)

梅玉奇怪地道:“你怎么知道的?”

“开始时诸王争逐,永乐不是最强的一个,可是他有计划,有毅力……”

“最重要的是有你的帮助吧!”

“这……咱家出过一点力,但不敢居功,圣人自有天助,皇帝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但也不是必定哪一个人该做的,有人有机会,有条件,自己不好好掌握,这不能怨天尤人,做皇帝是一种责任……”

这番话有很多人都听不惯,只有梅玉承认它的正确性,因为他跟刚丢掉江山的建文帝最熟,建文帝的心态他也最了解,建文帝是自己不想再负这个责任来做皇帝。

建文帝太重感情,太重面子,朝中许多大臣犯了错,他都不好意思重罚,国家已经不太平了,他不好意思用重罚。说好听点他是仁慈,但严格说来,他是懦弱,如果历史倒溯几千年,回到唐、尧、舜的时代,建文帝会是个好皇帝,但此时此地,他的老叔永乐实在比他强得多。

郑和叹了一口气道:“咱家虽然帮了今上的一点忙,但用心无愧,咱家为的不是富贵,谁做皇帝,咱家的地位都差不了太多。”

梅玉道:“差多了,公公是当今第一红人。”

郑和庄容道:“侯爷,咱家不否认手中抓了些权势,但咱家是在做事,不是在揽权,咱家为的是天下,不是为了自己,身为内侍,与富贵都绝了缘,也不会有后人,咱家争的是什么?”

梅玉也不知如何回答了,郑和为的是什么,这话无人能答,他是寺人无后无继,而且明律,太监严禁叙品做官,郑和担任了好几个总监,权利不小,却不是实缺,这个名衔不得铨叙,不载于吏部,可有可无,一旦失势,就什么都没有了,不像他这个侯爵,世代传袭,除非犯了大逆不道的罪行,否则是永远存在的。

郑和虽然提拔了一部分的家人,那也是假的,据说他原姓马,家世很差,连入宫都不够资格,燕王朱棣少年时跟他却十分投契,把他转介到一个姓郑的太监家中认了谱,再为他净身带进了宫,所以他这姓都是假的。

他这样拼命地求上进,到底为了什么呢?

郑和的神情更为庄严:“历朝以来,数遍历史,做太监的人除了祸国之外,没有一个人好名声的。”

梅玉道:“这也不然,稗官野史中,宫监颇多忠义之士,像宋朝仁宗时的陈琳,保全幼主,传说中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家喻户晓。”

郑和一笑道:“咱家想出的不是那种名,咱家认为太监也可以轰轰烈烈地在青史留名的。”

“这个……公公除非也当上皇帝。”

郑和大笑道:“咱家绝不做这种梦,咱家没那个命,也没那份才气,人要守本分,既然净身为寺人,这九五之尊是注定没份了的。”

“将相无种,皇帝也没限定非要什么样的人才能当。”

梅玉倒不是劝他当皇帝,只是表示自己对皇帝的看法而已,他跟建文帝是拜把子兄弟,却并不是为了攀权附势,而是一种真正的兄弟般的感情,不过多少也有点关系,那就是对皇帝这个位置不像一般人那样有敬意。

郑和却笑道:“侯爷,咱们不抬这个杠,帝位在我们眼中都没算回事,即使垂手可得,你我都不会接受的。咱家想做个天下第一人,却不想做皇帝,至于咱家如何做,目前却还没决定,那要走一步算一步,目前咱家只有两个最重要的问题,请你务必要据实以答,咱家才能斟酌情事,妥为应付,第一逊皇帝是否真的落脚在天南?”

对郑和,梅玉必须说实话,他也相信郑和对建文帝不会有恶意,因为建文帝在出去之前,郑和就放过他们一次了,以后让他的侄子郑文龙多方照应,都是暗助着建文帝。

因此,梅玉点点头道:“是的,大哥落脚在仰光的圣光寺,不会再回来了。”

郑和神色沉重地道:“谢谢侯爷相告,其实咱家和宫中都已得到了消息,只是未能证实而已,咱家第二个问题是逊皇帝有没有把传国王玺带到圣光寺去?”

梅玉又想了一下,决定还是告诉他老实话:“没有,大哥藏了起来,藏的地方很秘密,相信没人可以找到了。”

郑和目注梅玉道:“这地方有谁知道?”

“目前是大哥和我,将来连大哥都不知道了,因为大哥要我把它换个地方。”

郑和居然点头道:“好,好办法,这正是咱家担心的事,如果逊皇帝自己也不知道地方他反而更安全了,因为有些人不死心,非要找到它不可,但只要这东西不出现,逊皇帝就一直是安全的。地方换好了没有?”

“还没有,这就是我要找总监帮忙的地方,东西还藏在大内,只有总监才能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