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祸隐南疆(第2/7页)

建文帝在圣光寺落了脚,地位却未见稳定,大内还有一批人不死心的。

因此,建文帝的安全还有赖他的维护,而且刻不容缓,这使得梅玉意识到自己的职责重大,他不能再率性而行了。

所以他乖乖地又从陈绍棠的手中接过了继任汝南侯的旨意,只是没有跪下呼万岁,因为陈绍棠也不是钦差,这套刚好可以免了。

回到了九江,仗着他新任汝南侯的爵位和沐王府记室的身份,倒是免了不少麻烦。

司太极不敢再找他,李景隆也不敢再找他,那两个人也没空,他们要深入缅甸,去探听圣僧是否就是已逊位的建文帝。

方天杰在镖局中干得不错,结交了一二十个朋友,个个都是好功夫,这是一批不安分的人,好勇逞斗,一个月不打上一架就浑身难过,方天杰只能交到这种朋友,因为他自己就是这种人。

不过这种朋友也有好处,他们讲义气、够交情,不慕荣利,威武不屈,那是一批很强硬的班底了。

梅玉转达了建文帝的要求,方天杰也欣然从命,他的一班兄弟们正闲得无聊,这下可有得忙了。

不过梅玉不放心,硬把镖局中的一位老镖师天智星计全请去同行,计全是广源中的老人了,武功还过得去,却最擅动脑筋,遇事冷静,见事深远,他把方天杰邀来的那般兄弟都召来了,当面交代清楚,他们这一组自行定名为飞龙组,他自任统领,方天杰是副统领,计全是执法。

这个飞龙组只受命于圣光寺的圣僧,其他人的命令一概不接受,行事有自主之权,但是要受到执法权监的监督。私下里,他跟方天杰谈过,要他全力支持计全,好好带领那批人去辅助建文。

因为梅玉渐渐发现了李至善对建文仍是不错的。

但那个人的野心太大,权欲心太重,对建文帝的敬意不够,老是要左右着建文帝的行动,甚至有时会代建文发布一些命令,梅玉在缅甸时,就跟他冲突过了,结果不但建文支持梅玉,连他的女儿李珠也都站在梅玉这边,李至善只有低头让步。

梅玉离开仰光,李至善是很高兴的,他也听过方天杰,只道方天杰勇而无谋,比较好驾驭,但是没想到梅玉会安排了这一手,安插了一个计全。

梅玉和计全分析过情势,也告诉过他说注意的情势,更有一封私函给建文帝的。

私函上写得很恳切,直接指陈出李至善可信而不可靠,要建文帝自己拿定主意,不要太听他的话,李珠已嫁,现在的身份既已为朱家妇,行事可能较为偏向建文帝,不明白的事可以向她请教一下。

方天杰有勇有胆,计全有谋,这两个人的忠心可恃,至少不会成为桀臣悍将,可多予倚赖。

自己不日将进京一行,那是受郑文龙交代与郑和见次面,届时必能谈出个结果来,圣光寺方面恐将仍有骚扰,请建文帝特别小心,李珠武功尚可为保,请他对李珠温柔些,至少在方天杰未能完全接掌警卫前,对嫂夫人多示温柔,以慰芳心。

最后一段话虽是开玩笑,但也说中了建文帝的毛病,这个人就是有寡人之疾,因为他本来就是寡人,从前在京中做皇帝,他宫中有的是女人,仍然不满足,要溜出宫来玩女人,原因无他,就是外面的女人比宫中的解风情。

梅玉到过仰光,知道那些蛮女风情,尤甚京师,而且个个貌美如花,风情万种,要老哥不犯毛病恐怕不容易。只是大内的人也在动他脑筋,为了安全起见,暂时请他小心一点。

他自己先到南京的家中盘桓了一阵,他的父亲老侯爷梅殷已经放回家了,只是侯爵已削,给了他这个儿子继承,脾气很大,每天在家里骂人。

梅玉见了父亲倒是没有隐瞒,把情形一说,老侯爷才感到很灰心,建文帝自己无意勤王,这些臣子们赤胆忠心又有什么用,何况,他也不能硬说建文帝不对,燕王势力已成,为了争天下而大动干戈,非仁民之道,永乐也是太祖的儿子,比他有魄力,治国较为适当,自家内争更无聊,眼光放远看,建文帝不失为贤君。

毕竟他们这些忠心不事二主的臣子少,不过他也只有训勉儿子一番,要梅玉好好地匡扶建文帝。

梅玉在家中住了一个月,他虽然继承了侯爵,却没有多少人敢来沾惹他,因为谁都知道他是在跟当今的皇上过不去,沾上他很可能杀头抄家都有份。

但侯爷仍然很帅气,有几位国公对锦衣卫的人都要客客气气,只有他这汝南侯府,锦衣卫的人访府问事,还要递手本唱名求见,见了面也得规规矩矩行大礼。

因为梅玉很会摆架子,每次见客都在大厅上,高高地供着太祖御赐的上方宝剑,那是老侯爷征东时的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