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大战鬼卒(第3/10页)

  已经快三更了,没有一丝变化也没有一丝动静。齐君元的身形虽然依旧未动,但心中已然渐起波澜。难道自己又一次失算?被秦笙笙他们耍了?被狂尸甩了?就连范啸天也不见有所动作,人也再没有出现。会不会是没有发现到上德塬的人,一气之下把自己单独丢在了这里?

  就在齐君元思绪烦乱之时,半子德院中突然红光一闪,一盏硕大的血红色的孔明灯缓缓升起。随即,院子大门内也燃起一团火光,却是摇曳着的蓝色火苗,非常的诡异。

  半子德院的大门缓缓开了,从门里走出一个人来。这人短发无髻,无须,面皮皱叠如菊,打眼看面相有些像老太太。仔细看的话,身体上的男子特征还是算明显的。比长相更怪异的是身上穿的袍子,这袍子一个是太大了,展开了足有两床床单的大小。还有就是袍面上画满了怪异的人形图案,有舒展的、蜷卷的、扭曲的,像杀场又像地狱。估计应该是进行某种邪异仪式的袍服。

  那人出了院门,走出十几步,站在马道中间。闪动绿光的怪眼四处扫看了下,然后发出一阵怪笑,声音如同惊飞的夜枭,比哭还难听。笑声刚止,那人便高喝一声:“嗨!都到一会儿了,干吗不进来?”说话声就像刀剐锅底般瘆人,在寂静的黑夜中传出很远很远。

  齐君元心中一紧:这话是对我说的吗?难道自己早就落在别人眼中了?

  “其实不进来也是对的,就这些个破骨烂尸进来了又能怎样?大傩师的名头不是吹出来的,要怕了你们这搬动尸骨的法儿,也就不会找你们上德塬的晦气了。”从话里可以听出,这怪人正是五大高手中的大傩师。

  从话里也可以听出,齐君元没有露相,所以他依旧躲在柳枝丛中纹丝不动。

  庄外倒是有东西开始动了,数量很多、范围很大。窸窸窣窣的声音传来,不比旁边庄河中的水流声小。天色虽然很黑,半子德院虽然离得庄口很远,但从大门前还是可以看到庄口处有黑压压的一大片缓缓逼压过来。

  大傩师脸上皱纹微微绽开了些,垂在身边的手掌捻火烧天指诀,然后稍稍往起抬上两寸。随着大傩师的手势,院门里的蓝色火苗猛然跳高两尺,而院里升起的血红色孔明灯也陡然往门外飘移过来。

  黑压压的一大片已经慢慢逼到了庄口,在春溪桥的葫芦腰处聚集起来、骚动起来。就在此时,不远的黑暗中有清脆的铃声响起。随着连续不息的铃声,那黑压压的一片变得有先有后有规律,但同时速度也开始加快,如黑色的洪流朝着庄子直冲过来。没有人声,就像鬼卒攻击上德塬一样。只有许多破损的声响,那是庄口的木栅、旗杆、瞭楼被一下子全部夷平。

  大傩师手势又起,院子里的蓝色火苗再次跳高,并且往四周铺开,展绽成了一个圈形的大火苗。而那只血红色的孔明灯开始往院外急速移动,并且越过大傩师站立的位置,直往庄口那边迎去。

  孔明灯飘过了一大段距离,猛然顿一顿停住了,然后就悬在庄中马道的正上方,开始缓慢地转动起来。这只硕大的孔明灯经过齐君元藏身的大柳树时,齐君元特意仔细查看了下那奇怪的灯盏。那灯的外罩和平常的孔明灯不大一样,上面有很多的文字和符形。而现在转动起来后,更让齐君元感觉有点像吐蕃寺庙里的转经筒。

  齐君元的感觉没有错,这孔明灯虽然不是转经筒,但出处却是与那转经筒相似。大傩师虽然是西南异族,但所用功法正是密宗的一种。汉传佛教在最初传入汉地时分为杂密部、胎藏界、金刚界。其中杂密部多为仪轨、咒语,讲究神通与驱使鬼神之法,是密宗的雏形。而汉传密宗没能像藏传密宗那样盛行,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的修习者对这部分内容有所误解。只注重了杂密部的研习,以至于依仗其中功法渐入邪道。而藏传佛教却是注重了金刚界的研习,也就是无上瑜伽续。这部分发展较晚,宋代时才有传入内地的,没有形成影响,但是却在藏地形成传承规模。

  五代十国时的汉传密宗其实已经是一种畸形修习的状态,被当时世人定位为邪魔教,其发展已经开始转移到了偏远地区的小部族。所以后世有些少数民族的部落、村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很大可能就是从这变异的汉密中形成的。南汉吴乐叶的《信喻多宗录》、北宋福建人曹寿的《异法密观》都有与汉传密宗相关的内容记载。特别是曹寿的《异法密观》中有这样的事例,说法师念咒将活物变小再变大,然后取其肉给人吃。可以害得食肉者腹如刀绞、疼痛难当。最后结果往往只有两个,要么疼死,要么自尽,免得多受折磨。由此可以看出,那时修习杂密者已经完全属于邪魔异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