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暗流涌动(第2/3页)

至于朝廷的命令是平叛,没有提灭掉南匈奴这件事情。

灭了南匈奴不就是平叛吗?

再说了,南匈奴王庭,也曾经是他这个护匈奴中郎将的驻地。

并不算是私自出兵。

对于外界的纷扰,丘志清下令之后,便不再管他们,他相信,就南匈奴那几个家伙,徐荣和吴献他们,能拿捏的死死的。

而今,他需要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感悟。

别看西河郡,号称是一个郡,实际上,城池并没有几座。

大多都是荒无人烟之地,整个南匈奴的叛乱,被反应过来的张懿,以及来援的徐荣的帮助下。

很快便平息下来,而张懿,也接受了徐荣的建议。

没有再立什么南匈奴单于,而是在会合吴献之后,直接宣布,所有部族,就地编户齐民,不再以部族相称。

这一举动,自然是在西河郡,以及上郡之内,引发轩然大波。

大家只是来汉朝混口饭吃,你竟然想着吞并我们,是否太过了?

过了吗?

以前张懿或许会如此觉得,不过而今,他并不这么觉得。

虽然大汉经常不把胡人当人,抽调他们大战是常有的事情。

可之前西凉羌人叛乱,乌桓人叛乱,南蛮叛乱,山越叛乱,而今连这些,之前大家以为,已经被驯服了的南匈奴也开始叛乱。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叛乱和镇压,再一次开始……

此次镇压叛乱,编户齐民的行动中,

拥有一个憨憨坐骑的赵云,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搞得和他一起行动的吴献,和关羽等人,亦是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定要去草原之上,抓来一匹他们所说的什么神马。

都叫神马了,怎么也不可能比赵云的大黄差吧?

叛乱总是旋起旋灭,这些东西,有时候比想象中来的要意外很多。

中平四年(第十七年),张纯张举的叛乱被平定,刘备被封了个定边候,驻军代郡,也就是平城隔壁的郡。

很明显,这都不用说,大家心照不宣即可。

刘虞被授大司马,位列三公,封襄贲侯,依然当着他的幽州牧。

董胖子这边,平定凉州叛乱有大功,被朝廷册封为新任并州牧。

而现任并州刺史,张懿这个倒霉蛋,则是直接被撸了,实现了他回家养老的愿望,就连丘志清也跟着倒了霉。

罚俸一年,下诏申饬。

不过这点处罚,对丘志清来说,和没有一样。

刘宏想的很美好,一个董卓摆在太原,一个刘备摆在代郡。

一旦丘志清有异动,董卓立马便可以北上,封锁雁门。

刘备也可以及时堵住丘志清东进的道路,可谓是既要让丘志清继续给他弄钱,又要防着丘志清暴起发难。

可惜,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天先来。

刘宏生病了,病的很重,比正常历史中,还要早。

这其实要归结于丘志清,他为了让刘宏多活几年。

每次给刘宏进贡之时,都会往里边加不少的大补药材。

刘宏吃了这些东西,身子是好了不少,可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丘志清自己没有老婆,刘宏可是有的,还不少。

进补的多了,难免自信便多了一点。

自信这种东西,有时候过头了,也是一种悲剧。

刘宏就相当的悲剧……

要是丘志清知道了这个结果,不知道会作何感想,兴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好心办坏事吧,他也是实在没想到。

刘宏也是有修为在身,为什么就不炼化一下药力呢?

他也不想想,皇宫之中,什么珍贵药材没有。

再加上他精心进贡的,呵呵……

刘宏的病倒,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先是董胖子知道了这个事情之后,拒绝把兵权交给皇甫嵩,拖延上任时间。

而后便是丘志清身边的刘备了,那是相当的紧张。

毕竟丘志清所在,雁门五郡的实力,那是有目共睹的。

一时间,天下目光都聚集在洛阳,聚焦在那位自几位以来,便风雨不断的大汉天子身上。

同时,随着时间的流逝,各家之间,也走动的更加频繁了。

这几日,洛阳的大道,承受了它往日中,不该承受之重。

兴许是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几番极限拉扯之后,董胖子终于把手中的军队指挥权交给了皇甫嵩,只身带着六千人,前往并州上任。

他之所以不愿意放弃兵权,自然是因为丘志清的原因。

换位思考一下,要是自己有丘志清那种资源,早就扯旗造反了。

怎么可能还当着大汉的臣子。

因此他断定,就算此时丘志清不反,那之后只要刘宏一走,他定然会造反,他这个所谓的并州牧,就真的是排头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