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新的希望(第3/3页)

跟其他企业推出的新能源大巴不同,我们的产品一出生就是面向现实量产考虑,因此实用性上比他们要更加有优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再给我们半年时间,纯电动大巴可以上路商用了。”

赵全复充当其产品的介绍员,向韩皓讲解“鲲鹏”大巴的各种参数性能。

集团大老板亲自充当试车司机,车上还乘坐着为研发该款大巴而参与的20多位分项目主管,“鲲鹏”大巴自落地起就不同凡响。

“成本控制得怎么样?要大规模商用量产,成本要在大家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开惯了小车,开着这台新大巴,韩皓有在开船的感觉,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兴致勃勃在试车场兜圈。反倒辛苦了车上的乘客,他们得不停忍受韩皓为了测试加速、刹车不停让车子大幅度前后摆动。

一个急刹过后,韩皓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你开着这辆大巴一共耗费了我们接近2个亿的研发资金,实打实计算的话,将来这样一辆大巴保守估计成本要在400万元以上。

当然,不排除我们技术进步,能把成本进一步压缩,从而把价格降下来。”

为了奥运会准备的车辆,可以说是不计成本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谈到400万的成本价,赵全复也觉得这个数字有些超过公交公司的心理价位了。

“新技术的诞生总会带来高成本产品,好比以前手机动辄上万,现在跌到几百元的白菜价。当前整车使用的是进口松下电池组,我们得想办法寻找替代品,尤其是电池这方面要尽快让ATL拿出解决方案,把成本降下来。”

特斯拉使用的是松下电池,韩皓打算今后让自己收购的ATL公司成为电池供应商,从而大幅度降低电池成本,为民用量产化做好准备。

伴随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新能源汽车已经看到了登上历史舞台量产的曙光,一旦纯电动大巴小规模商用效果不错,整个汽车发展史就将掀开新的篇章。

由西方引领内燃机汽车时代的历史,说不定会被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而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