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单骑(第2/3页)

吴重斌极有兴趣地道:“什么时候帮我介绍认识赵海,我现在最缺乏资本运作的实践案例。”

大学一年时间很短,自我感觉仿佛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复读班两位好友各自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不再只是争强斗勇却志向模糊的懵懂青年。

吴重斌又道:“那妹子身材真好。难怪你不提晏琳了,原来另有目标。你别否认,这女子看着你的眼神很特别。”

王桥道:“没有这回事,我们是普通朋友。”

进了山大,四处游荡,只可惜放假期间留在校内的女生有限,而且有限的女生中恐龙级别占了多数,王桥为此被吴重斌大大地嘲笑一顿。

从校园返回老味道,享受老邢师傅的最新江湖菜,喝了大半瓶山南高粱酒。离别时,微醉状态下的吴重斌道:“跟我到红星厂山南新厂去玩两天,我估计晏琳也回来了。晏叔在厂里混得风生水起,威信高得很。你们两人是绝配,何必生这些闲气,浪费了一段好姻缘。”

入学前。王桥找到了晏定康和陈明秀,最后一次见面并没有挽回情,他便下定决心埋葬这段感情,道:“我已经做过最后一次努力。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都不管了。”

吴重斌道:“晏琳对你倒是念念不忘,这绝对是真的。”

想起在复读班的点点滴滴,王桥心中带着酸楚。决心还是很坚定,道:“男子汉大丈夫,不必这么磨磨叽叽,天涯何处无芳草,我不必祈求情的。”

吴重斌感叹道:“这一点我不如你,到了沪地才发现眼界大开,我感觉要变成陈世美了,陈世美也有自己的委屈。”

两人聊到晚上九点,吴重斌这才坐着出租车回到红星厂山南新厂区。

在一片新建好的宿舍楼前,一群人聚在树下谈天论地。红星厂建在大山里数十年。独特的环境让厂区居民彼此非常熟悉,习惯了聚在坝子里消暑纳凉。

陈明秀、晏琳母女、吴重斌母亲等人正围在一起天南海北聊着天,享受着夏日凉爽。吴重斌母亲见到儿子,连忙接过行李,埋怨道:“怎么现在才回来,还喝得醉醺醺的,在哪里喝的。”吴重斌有意无意看了晏琳一眼,大声地提供最准确的信息:“我到山大找王桥,和他喝了一顿酒。校门口有一处老味道土菜馆,他住在三楼阁间。”

吴重斌母亲认识王桥。但是没有特别感受,只是喔了一声。

晏琳则被一道从天而降的电流击中,呆立在当地。在京地读了一年大学,她眼界大开。也接触了许多优秀年轻男子,可是心里总有一根刺,让她难以接受其他男生的好感。今天吴重斌一语摇动了那根利刺,让她心疼难忍。

陈明秀最了解女儿的心思,拉着她朝屋里走,道:“等会去开空调。冰箱里还有西瓜。”

晏琳随着母亲进了房里,她没有留在有空调的客厅,而是回到小房间里,吹着小风扇,从秘密的角落拿起了一张合影照,这是王桥、吴重斌、自己等人唯一的一张合影。相片中,王桥清瘦中带着丝丝沉郁,眼光似乎有穿透时空的魔力。

叹息一声,晏琳将照片放回的抽屉里,暗道:“或许我以前太矫情了,做出一个错误的选择。”每当出现这个想法之时,脑中总是响起那一声声关于“吕琪”的呼喊,让热起来的血渐渐冷了下去。

隔了三天,晏琳始终觉得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召唤,神差鬼使地来到了山南大学门外,她站在山大校园处看了很久,再移步到老味道土菜馆外面,询问王桥的去向。

一个年轻厨师站在餐馆门口打哈欠,懒洋洋地道:“他昨天骑摩托车周游世界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开学总要回来。”

晏琳快步离开老味道土菜馆,坐上停在路边的公共汽车,逃一般离开了山大。风吹进车窗,撩起了头发,在空中飘扬。

从山南前往静州的路上,王桥骑车飞奔。这个暑假,他准备花十几天来“行万里路”,磨炼意志,开阔眼界。

“轰、轰”的轰鸣声中,摩托车冲上一个小山坡,再顺坡而下,来到曾经游泳的小水库。王桥停好摩托车,在水库中游了数圈,无人来干涉,上次遇到的老人亦不见踪影。

上岸后,稍稍休息,继续前行。

顶着烈日,王桥骑着摩托车来到静州,住进杨琏家里。两位忘年交谈书法,谈人生,谈理想,还在静州四处寻找民间美味。

晚上十点,杨琏拿着一本红色封面的书走到客厅,道:“王桥,你看这本书没有”十几年前,这种红塑料皮的选集几乎是每家必备的书,王桥自然不陌生,道:“我爸书柜里有这套书,从小看过,当时主要看的是有战争方面的章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看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