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天明同志在北京还是有状况的(第4/5页)

“没有。”唐天明笑着,说:“他们这么匆匆,能说什么?”

宗仁沉默着。唐天明问:“还上吗?”

“不上了。”

于是下来。一路上,宗仁都不再说话。唐天明清楚,宗仁心思很重。上次回湖东,他就听说省纪委正在调查宗仁书记,主要是涉及到大路集团的贿赂问题,而且据说数字还很大。宗仁在省里也做了些工作,可能效果很不理想。反腐败是最大的政治,没有出事前,也许还会有人替你说话。一旦真到了调查的地步,就很麻烦了。谁还愿意惹火烧身?听说南州市委副书记关鹏,就曾给宗仁打过遮护,结果,现在自己也被盯上了。宗仁到北京来,就是想找一个可靠的人,通过可靠的关系,给省纪委那边通个气。带着这样的目的来北京,他能不心事重重?长城万里,关山难越啊!

上午到梅地亚的路上,唐天明已经和中纪委的黄司长,准确点说是黄主任通了电话。黄主任为人一向严肃,但对唐天明倒是十分客气的。这原因当然是因为叶老将军。唐天明说还是上次谈到的那事,我们的宗仁书记过来了,他想拜访下黄主任。黄主任停了下,说可以,就今天吧,不行就下午过来。唐天明说这不太方便吧,这样,如果黄主任方便,晚上我们一块儿坐坐。难得今天是双休日。黄主任又想了下,说那也可以。下午再联系吧!

车子进了市内,唐天明看看时间还早,才4点不到,就问是不是回宾馆?宗仁说先到恭王府去看看吧,我想去看看那个“福”字。

唐天明嘴上“嗯”了声,心里想宗仁书记是有目标的。而且这些目标,显然都与他现在的心境有关。但是,从现在车子行驶的路线到恭王府,拐弯抹角,至少还得40分钟,可能车子到了,恭王府也关门了。他便道:“可能时间来不及了。要不明天去吧?”

“来不及了?”宗仁问着,却再没说话。

唐天明就拿出手机,与黄主任联系。黄主任说正在家里,休息了下。唐天明说那就请黄主任到梅地亚这边来吧。这边清净,就3个人。我们也正在路上,大约半小时后就到。黄主任说那好,我稍迟点,5点钟到吧!

在房间里,宗仁拿出特地带过来要送给叶老将军的启功老先生的书法。字是行书,写的是唐人刘禹锡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情浓郁,书法刚劲,还颇有些秋日的况味。唐天明说:“真是好诗好字,老将军一定喜欢!”

宗仁道:“应该吧。这字说起来话长,还是我早些年的一位领导送的。这领导现在已经作古了。字在,人却已不在。每每睹物思人,容易感叹时光易老啊!不过,启功老先生这字,却是与秋极其相称的。清寂正朴,自是大家!”

唐天明没有想到,宗仁对书法也还有如此雅兴,而且说得确实在理。其实,从十几岁开始,唐天明就一直爱好写点字,有时也胡诌几句歪诗。虽然没成气候,可对他到驻京办当主任,还真起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有时,他拜访在京的部委领导,经常就看见他们对书法的喜爱。瞅准时机,他会相当专业地说上几句。别小看了这几句,往往就让领导刮目相看了。至少领导认为:这唐天明不是个草包,而是个有底子、有修养的人。在湖东,草包也许能打天下,但在北京,唐天明认为:草包想打天下,难哪!就是王天达,也彻底地完成了从草包到企业家的嬗变。王天达的办公室里,挂着好几幅名家字画。每年,天达集团都要专门请一些书画名家到集团来搞笔会,开支动辄上百万。名家们写好字,画好画,拿了钱,走人。而这些字画,就被王天达收藏起来,除了极少的一小部分自己存着外,其余的都送给了那些关系部门的头头脑脑。送字画是多么高雅的事情啊!不像送钱,一看就是行贿。字画是爱好,是切磋,是送人欣赏。冠冕堂皇,理直气壮。可是,谁都知道:这每一幅字,每一张画,在市场上的价格都远远不是10万20万能解决的。有的甚至是50万、80万的。唐天明有一次酒后也半真半假地劝过王天达,这样做,将来要是真查了,可怎么收拾?王天达倒是坦然,说你别看我现在风风光光,我随时都做好了从企业家到阶下囚的准备。任何事都有风险,只是风险大小不同而已。做企业有风险,当官有风险。多少高官,昨天还在台上作着报告,今天却已身陷囹圄……

书法这么高雅,现在却也……

唐天明回过神来,说:“启功老先生的字,清正雅洁,在收藏界是很有影响力的。特别是老先生过世后,作品价格在市场上一路上升。很多人都以有启功老先生的字为荣。叶老将军看到这字,一定高兴。他可是见到好字,比见到自己的儿子还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