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 摄政内阁(第3/5页)

一波甫平,摄阁又不自知趣,做了一件大起反感的事,卑无高论,老生常谈,却是当时迷不知返的实际状况,为在上者所风行,一般人思振起而不可能。摄阁拟了两道明令:一件是禁烟,一件是正俗。其禁烟令曰:

鸦片流毒,中外共知,迭申严禁,前据浙江山西等省呈报,肃清之功指日可期。近年国家多故,遂致奸商密运,愚民暗种,功止亏于一篑,事遂画于半途,蚁穴溃堤,殊滋痛惜。近据瑞士日内瓦万国禁烟会议中国代表电称“各国对中国禁烟现状极多疑虑”等语,若不迅速筹维,严定办法,外损国信,内戕民生,受害遗毒,永无底止。着责成内务部暨各省军民长官妥筹切实禁绝办法,克日施行,期于永杜毒萌,作新朝气……

其正俗令曰:

国家设官,所以举政正俗,凡膺一职之守,允宜专诚服务,修身作则。比年习尚浇漓,纪纲陵替,往往身列仕版,不免沾染嗜好,赌博自豪,废业失时,显犯刑章而不顾,甚或冶游狎饮,玷辱官箴,自非痛与湔除,何以刷新吏治?各署长官当整躬率属,首厉清操……务使弊绝风清……

这两件极平淡消极的令,实切中当时在上层活动,兴风作浪,许多人的私生活,行政、立法、舆论各界都有之。即国民军本身,除冯约束极严,当时的一军将领生活尚勤朴外,二、三两军亦有难免。入关大吏每日用汽车满载雏妓,由卫兵陪着“花车”风驰过市情形,当年住过平津的人类能言之。进见大吏,最好是陪打牌,出入以万计,陪者总输,输则不得不付现,偶尔赢,则由出纳员付以支票,出门不敢去兑现,只能撕掉支票。这些都是目击者的传说,其情况令人难以置信。

以上两令,不过是一种清明振作之呼声,亦颇有人许为民国以来北京未有之正气,而反对的人又骂说:“这些小子们敢开玩笑,快抓他们下来。”庄思缄先生又去说了几句公道话,他说:“这几个人诚然不识大体,但他们是书呆子,其心无他,平日亦确自守甚严,北京自有内阁以来,他们算是极想做好的人。”张敬舆先生从天津打长途电话来,叫膺白“少惹事,莫再提这种不急之务”,是他对膺白说话很不客气的一回。明令抽回,未登公报。这件事似非冯所预闻。

记到庄思缄先生,我要连带想到另外一位老者王铁珊(芝祥)先生,他两位在清末都在广西出仕,而掩护过不少当时在广西的革命青年,赵厚生君在广西办《南风报》是其一。王铁珊先生是民国第一次内阁唐绍仪所提出的直隶都督,袁氏通过而又失信以与冯国璋,唐阁因此全体辞职。王是革命党所许可的人,唐阁之辞为王之直督问题,亦即为袁与革命党破裂第一声。他又是民国第一次发表四个陆军上将之一。膺白是第一次发表的一批陆军中将之一。摄阁时,铁珊先生以息影已久之人,受任为京兆尹,他是北通州人,冯先生驻近畿时甚敬事之。以下是铁珊先生就职后一则广告,文曰:

王芝祥启事芝祥忝任京兆,视事以来,衰老之年,应与各方接洽事项甚形繁赜,枉顾诸公,恐以忙冗,接待未周,兹订于每日下午二时至四时为接见来宾时间,如有要事面商者,随到随见,以资商洽。

老人之热心与敬事可知也。膺白亦有启事曰:

黄郛启事鄙人勉竭驽钝,暂维现状,军事粗定,百端待理,辱承亲友枉顾,未能一一延见,殊深抱歉。再此次承乏各事亦出于仓卒权宜,值此财源枯竭,不得不力求减政,现承各方推荐贤才,一时实难设法,万勿远道而来,徒劳往返,如有机会,再行奉约,所惠荐牍,恕不作复,区区苦衷,尚祈曲谅为幸。

摄阁时,凡武职之因政变而空缺者,即将其职裁撤。例如热察绥巡阅使王怀庆去职,令曰:“热察绥巡阅使一职,着即裁撤,其所率各军残部着热河都统米振标妥为收束。”又如“河南督理一职着即裁撤”“特派胡景翼前往河南办理军务收束事宜”“特任孙岳为河南省长”。虽都用国民军的人继任,然或转文职,或称收束,其用意亦可知也。

关于溥仪出宫,除上述修正优待条件,有二令:其一令警卫司令、京兆尹、警察总监曰:“清室溥仪为履行修正优待条件,本日已移出宫禁,希饬属保护并出示晓谕。”其二为开放宫禁,实即故宫博物院之先声。《感忆录》马叔平(衡)先生文,记故宫博物院经过如下:

吾国博物馆事业,方在萌芽时代,民国以前,无所谓博物馆。自民国二年,政府将奉天、热河两行宫古物移运北京,陈列于文华、武英二殿,设立古物陈列所,始具博物馆之雏形,此外大规模之博物馆,尚无闻焉。有之,自故宫博物院始。虽筹备设施,由李石曾先生等负责,而创造完成之者,则为膺白先生。先生于民国十三年任摄政内阁时,以清室优待条件,经张勋复辟之后,实有修改之必要。因于十一月四日召集摄政会议,商讨此事。翌日由警卫司令鹿瑞伯先生钟麟,警察总监张玉衡先生璧,国民代表李石曾先生煜瀛,商请清废帝溥仪移出宫禁。遂以明令组织善后委员会,办理接收公产并保管事宜。其令文曰:“修正清室优待条件,业经公布施行。着国务院组织善后委员会,会同清室近支人员,协同清理公产私产,昭示大公。所有接收各公产,暂责成该委员会妥慎保管,俟全部结束,即将宫禁一律开放,备充国立图书馆、博物馆之用,借彰文化,而垂久远。此令。”(十三、十一、八)于是故宫博物院之得以成立,遂基于此矣。清室善后委员会为副国民之期望,加紧筹备,于翌年(十四年)十月始得就绪,即以双十节为成立之日。先生于开幕时亲临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