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三 船(第2/9页)

15

1853年4月22日,英国蒸汽战船“赫尔墨斯”号开往南京,只能算是刺探情势,还很难说会不会成为制定政策的基础。但是,这趟行动很快就成了尊严之争。文翰爵士身兼数职,头衔众多:他是英国在华商务监督、香港总督、英王特命全权驻华公使,而洪秀全是治理天京的天王。地位权力对等的分寸如何拿捏颇需费思量:密迪乐甚至“赫尔墨斯”号船长费煦班(E. G. Fishbourne)会见太平天国低阶官员并无问题,但是文翰就必须与洪秀全本人或其他诸“王”之一会晤才不失地位。4月28日,太平天国对文翰爵士请求会晤高层的答复令人气馁:

为通晓礼制,令仰远方兄弟知照事:
天父皇上帝派遣吾主临凡,即为天下万国之真主。天下臣民有愿来朝者,对于礼制必须严格遵守。彼等必须具文奏明,自为何人,所操何业,来自何处,先行具奏,始终朝见,此谕。16

文翰捎了口信给太平军,其内容可想而知:(太平军的)这份文书“语气不当”,“措词荒谬”,无法接受,“更向其申明,此种性质之公文为英国方面所断然不能容忍”17。正如密迪乐在谈话中对天王妻舅赖汉英详加说明:

……英国人拜上帝即彼之所谓天父者已九百年,但在地上只能尽忠大英帝国君王一人而已;抑且英国人虽然准备承认中国人自择或服从之任何人为中国之君主,但他们无论如何决不对任何其他人尽忠。18

文翰借口长江天气“恶劣”而留在“赫尔墨斯”号上,他虽说愿意在船上接见任何太平天国的封王,其实担心某些“礼仪方面的困难”会引发与太平天国首领的争执。当洪秀全的妻舅赖汉英被派来时,文翰留在船上,只以书面与他沟通,重申英国在冲突中的中立立场,也提醒太平天国首领勿忘1842年《南京条约》的条款,因为英国也打算遵守。他还重申,如果太平军攻打上海,英国将决意保护在上海的财产。在这过程中,文翰始终没踏上南京一步。

不过,密迪乐和费煦班船长却上了岸,而且受到盛情款待,可进城走动走动。他们还蒙北王和翼王召见长谈,地点在城北的一处宅邸,距“赫尔墨斯”号停泊处不远。太平军想先给这两个洋人来个下马威——太平军侍从夹道罗列,两人穿过其间,被喝令下跪、解下佩剑,然后站着听训(而两位王爷则端坐不动),看着带他们至此的人当众受杖。北王问及他们是否敬拜“天父皇上帝”,密迪乐反复答以“英人行之于兹已八九百年矣”,气氛立时为之一变19。密迪乐后来记下他与北王交谈的内容:

彼言吾等均是同拜一上帝,同一为上帝之儿女,大家都是兄弟。彼继闻吾言,吾等向来怀抱同一观念,乃问我知有“天条”否?吾答大概熟悉,虽因名称不同而未明彼所指为何,但稍加思索后,即问其所言者是否系“十条”?彼欣然回答确系如此。吾遂将十条圣诫中第一条之原文背述之。背述无多,彼急蔼然以手加吾肩上而言曰:“同我们的一样,同我们的一样!”此时两人面面相觑,似极满意,而翼王全神窥察之态度亦已消失矣。至于以前吾所发于彼等对英国人之感情态度之问题,彼始答云:“吾等今后不特彼此相安无事,且可成为亲密之友。”20

在费煦班船长眼里,他碰到的太平军看似“精明、坚定、果断”,且“有礼而幽默”。船长诚心赠以《圣经》(中、英文版本兼备),他们也就收下了,而且认真翻阅了船长给他们的几本《伦敦新闻画刊》(Illustrated London News)。他说可将画刊拿去,他们十分高兴。费煦班船长有几次带太平军登上“赫尔墨斯”号,告诉他们如何使用望远镜,他们看得啧啧称奇,还攀爬船上的帆缆,或仔细察看船上的蒸汽炉和发动机。太平军看到这些洋人和他们一样留着长发,很是高兴,有个胆大的年轻人还摘下文翰爵士的高顶礼帽,看看这位全权公使与其他洋人的发式是否一样。非正式的贸易很热络,太平军用翡翠和银子与船员交换双刃剑,还想拿银子换八音盒。21

虽然太平天国的文书视英国为臣属,但这些英国人碰到的太平军将士表现出真诚坦率,似乎让英国人觉得彼此的了解越来越深。他们把时间花在琢磨外交声明和搜集太平天国刊印的各类书籍上——总共搜了十二种书籍22。5月2日,天王的妻舅赖汉英亲自将回复送到“赫尔墨斯”号上,这些英国人瞠目结舌,不知何以应对。这封信函以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的名义签署(洋人还不知道西王已在八个月前的长沙之战中阵亡),杨秀清还写上封号全衔。密迪乐马上将此信译出,呈给文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