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先发制人(第3/3页)

又有另外一户人家,不识礼数,粗鄙不堪。粗鄙的人家里,出了一个人才,被家境好的人家看重,对他非常关照。可那个人却把这种关照当作理所当然,在富贵人家作威作福,甚至连富贵人家的家人,也受到了欺负……皇祖母,你说这人可恶不可恶?”

“当然可恶!”

武则天脱口而出。

一旁上官婉儿却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偷偷看了武则天一眼。

“皇祖母,裹儿要说的事情,其实就是这么一桩事。

倭国……”

“裹儿,朕已同意倭国表奏,改名日本国,以后不可再称之倭国。”

“可他们,就是倭人,一群粗鄙之人。”

“哦?”

“裹儿对倭人并无意见,也没什么交集。

皇祖母欣赏那遣唐使什么真人,裹儿也不觉得有错。皇祖母爱惜人才,天下人皆知,并不是什么秘密。可是,裹儿却觉得,皇祖母对他们太好了,以至于这些粗鄙的倭人,竟肆意妄为,欺压皇祖母的子民……鸿胪寺非但不管,还帮着他们。”

武则天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她扭头向上官婉儿看去,却见上官婉儿摇摇头,示意并无鸿胪寺表奏。

“裹儿,不要再遮遮掩掩,到底是什么情况,你直说吧。”

“皇祖母因为爱惜那什么真人……”

“裹儿,那个人叫粟田真人。”

“我管他什么真人,也许他的确是有点才学,皇祖母因而看重。可是皇祖母赐给他在偃师的田庄,却是不该……他的那些随从,仗着鸿胪寺的支持,在偃师作威作福。皇祖母应该知道,今年都畿道大旱,偃师灾情严重。偃师孝义里有一处水源,本来是用来浇灌庄稼,可是却被那些倭人霸占……皇祖母赐予他们的田庄里本来也有水源,可他们却贪婪成性,不肯满足……为此,孝义里百姓与之争辩,却被他们打伤了好多人。偃师县令后来呈报鸿胪寺,却引来了鸿胪寺的斥责……”

“有这种事?”

武则天自然不知道这些,不禁有些生气。

“裹儿,你先说,青之他做了什么?”

“兕子哥哥从安南返回,途经偃师的时候,正好双方冲突。

他好心好意去劝说,那些倭人非但不听,反而羞辱兕子哥哥,还要抢兕子哥哥的神鹰。

兕子哥哥也是为了自保,不得已出手,所以杀了些倭人。

皇祖母,这件事真怪不得兕子哥哥,是那些倭人蛮不讲理,请皇祖母为我们做主。”

“青之,杀了倭人?杀了多少?”

上官婉儿沉声问道。

遣唐使此次前来,共五百人。

这其中,除了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员之外,还有翻译、医师、画师、音乐长、工匠、商人和水手。另外,又有留学生和学问僧大约百人,大都会留在洛阳。

这么多人,也不好全都居住在洛阳城中,所以武则天就赐了一处田庄给那粟田真人,让他安排随行的仆从。可是现在看来,那些仆从……武则天不禁眯起眼睛,陷入沉思。

李裹儿道:“这个我不清楚,可是兕子哥哥真的是被倭人欺负了。”

“婉儿!”

“臣妾在。”

“你怎么看待此事?”

“这个,具体情况臣妾未曾见到,所以不好说。

不过,臣妾也了解青之,他绝非是那种无缘无故惹事的人。如裹儿方才所言,倭人不过化外蛮夷。或许有粟田真人这等人物,却难保证,他的随从也似他一样,通晓礼数。”

“朕是问,鸿胪寺。”

“鸿胪寺并没有表奏,所以臣妾也不清楚。”

上官婉儿心里很清楚,武则天为什么要厚待那些倭人的原因。倭人表奏改倭国为日本国,其实早在之前就有。但当时李治尚主持朝政,加之双方沟通不畅,所以未予理睬。再之后,白江口之战,使得倭国和大唐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也就停止了联系。

可现在……

上官婉儿想了想,起身道:“鸿胪寺方面,陛下何不命太子监察?

臣妾连夜动身,前往偃师,把情况调查清楚。若那些倭人果真蛮横,陛下可再做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