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十五章 甲申政变(第3/8页)

其实早在此事发生之前,清朝就利用领事裁判权和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在朝鲜干过不少天怒人怨的勾当,最著名的莫过于用北洋水师当货船走私高丽参,却说这北洋的军舰在不打仗的时候通常用来当货船跟商船使,不是运东西就是卖东西,甚至还有利用军舰特权涉嫌毒品交易的传闻,从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上来看,或许这并非仅仅是传闻。

总之一句话,从壬午兵变之前到之后,袁世凯拼了小半条命在朝鲜苦心经营起来的大清光辉形象,现在全毁了,取而代之的,是朝鲜老百姓那载道的怨声。

由于排华情绪的产生,使得日本势力得以乘虚而入,这对开化党来讲当然是美得很,只不过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又开邮局又搞农业还组建军队,这钱很快就不够用了,于是金玉均跑出来对高宗说,自己在日本有路子,干脆找他们贷款,不多贷,三百万日元足够了。

高宗一听说日本人肯借钱,自然非常乐意,连忙命金玉均赶紧坐船渡海,尽快把这三百万给弄回来。

金玉均确实在日本有路子,而且明治政府也确实答应过他,说如果你们亲日派在朝鲜搞改革需要钱,可以尽管来问我们大日本帝国要,虽然我们日子过得也不特别富裕,但日元三五百万还是可以借给你们的。

只不过这答应只是口头答应,我们知道,口说是无凭的。

等到金玉均真的跑到日本要求借钱了,明治政府突然就变卦了,推三阻四搞了各种借口,总之就是不肯给钱,就连他最敬爱的福泽谕吉老师也对他爱理不理,于是小金同学没辙,只好两手空空灰溜溜地滚回了朝鲜。

这件事情非常不幸,一来搞改革的资金链断了,要去弄钱,很麻烦;二来会给守旧派以口实,让他们趁机攻击开化党跟日本人都是一群不靠谱的东西。

然而,不幸中的万幸是,守旧派当时正在搞货币改革,而且搞失败了,引发了一场通货膨胀,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又一落再落,压根没工夫再来对金玉均没借到钱一事说三道四。

不过话得说回来,无论是近代化改革失败还是货币改革失败,其实最终受苦的,还是朝鲜老百姓,这一点,金玉均非常清楚。

其实他本来是个和平主义,梦想是借助日本的力量实现朝鲜的近代化,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必然跟守旧派发生冲突,但终究不过是庙堂上的口舌之争,无论如何,大家仍是同朝为臣。

但自借钱失败之后,金玉均明白了,日本人其实靠不住,他们不过是想打着帮助朝鲜进步的名义占点便宜,小恩小惠还行,真要大宗援助,那是断然不干的。

而货币改革失败一事,也让金玉均明白了,守旧派做的事情,根本就是在折腾这个国家,朝鲜要想有未来,就不能有守旧派,这些人,只能全部消灭。

自此,他的梦想改变了,变成以自己的力量,实现朝鲜的近代化,同时将守旧势力一扫而光。

通俗地说,金玉均想要发动一场政变,通过政变达到让开化党直接掌握国家政权的目的。

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这种想法的在开化党里头也不止一两个,很快,一个政变计划就被炮制了出来,计划拟订实行于1884年(明治十七年)的12月4日,大致内容如下——因为这一天是朝鲜邮政局的落成仪式,是全朝鲜的大事情,所以各路大臣,即便是守旧派的头头脑脑们也会来参加剪彩以及之后的宴会,所以可以借此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或擒获,或诛杀。

而具体的诛杀办法是,在落成典礼或是之后的宴会时刻在汉城各处放火,制造混乱,然后趁乱将前来救火和正在吃席的守旧派大臣全部弄死,接着再入宫谎称清军作乱,让国王写下求助日本的命令后去日本公使馆搬救兵,之后将国王转移至景佑宫,同时由日本军队跟金玉均他们训练出来的一千多新式军队一起防守,最后以高宗的名义宣布全国改革。

景佑宫并非住人的地方,而是供奉朝鲜历代国王画像的,地方狭窄,从军事的角度上看比较利于防守,故而选它作为国王的容身之处。

计划制订完毕,有人觉得不妥,平壤城内清军尚有一千多人,万一这么闹将起来把清军引来如何是好?

这虽然确实是个问题,但也难不倒聪明过人的开化党人,很快就有人想出了对策——守旧党仰仗的,确实是大清,而大清部队在朝鲜能打的,其实唯袁世凯而已,我们干脆在起事之前把这袁世凯给做掉,不就方便多了吗?搞不好这清军也跟当年大院君的人马一样,群龙无首不战而降了。

金玉均表示这个可以有。

明治十七年(1884年)十一月十九日,金玉均进宫拜会高宗,痛陈一番天下大势,指出日清两国必有一战,若战,则清国必败,所以,我们朝鲜应该未雨绸缪,搞个万全的对策,那就是在两大国决战之前,先抱紧了日本的大腿,利用日本的力量来建设朝鲜。同时他还夸下海口,说明治政府十分看重朝鲜,如果我们愿意跟他们结为一伙,那么他们必定会全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