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古墓研究(第2/5页)

随后,张剑锋和陆雨林将这个卖古币的人带到他的办公室。经讯问,得知这个中年人叫潘玉良,今年四十五岁,家住松枝乡石岭村。据他讲述,在二十天前,他家盖房挖地基时,他的铁锹碰上了这个陶罐。起出陶罐后,他发现这个陶罐上面有个盖,但已破碎,陶罐口有一堆黑东西,原来是多年埋在地下已腐烂的棉织物。除去这些已经钙化的黑物,他发现里面全是过去的大钱。这让围观的人大失所望,因为在山坡上或以前耕地时,经常在土中能发现犁翻出来的大钱,几乎每家都有。于是有两个年轻人各抓去几个说留着玩,还有一个木匠抓去了一把,说留着上房梁时用。余下的还有二三百枚,他连同陶罐一同放到家里的水桌下面。等盖完屋子,他看到水桌下面的古币,想起一件事来。那是两年前,他去东山,在车站前等车时,到过陈二的古玩店,发现柜台中有一些古钱币。在柜台上还有一个小盒装着不少古钱币,少说也有二三百枚,问店主陈二这东西多少钱,陈二说盒中的一元一枚。他拿过一看,有乾隆、康熙的。他又问柜台里的古币多少钱一枚。陈二说,这要看哪枚了,不一样,有三元五元一枚的,也有几十元一枚的,还有上百元一枚的。他一看,都是差不多的大钱,怎么价钱还不一样呢?他便问陈二收铜钱吗。陈二说收。想到此,他便于今天早晨坐六点多的公共汽车来到东山站前这个古玩店。老板对他很客气,让其表妹给他泡茶,并到楼上给他找烟。因为古币原来装在这个小陶罐中了,他并没有想到单独卖陶罐,而是只要谁买古币,陶罐不算钱,还装这堆古币。没想到,刚到古玩店不久,便被刑警遇上带到刑警大队来审查了。

听完潘玉良的讲述,张剑锋请示董宝山后,让潘玉良在值班室等候。随后,由陆雨林开车,他们来到松枝乡派出所,由管区民警带路,他们在石岭村找到了村治保主任,在他的协助下开展调查。经查,潘玉良说的完全属实。

查明真相后已是下午,张剑锋和陆雨林回到刑警大队,但对这事怎么处理,陆雨林提议应该让邱文清来看看这些古钱再决定。于是他给邱文清打了电话,邱文清说刚好同省里的专家回文管所,他让秦小玉陪专家们,自己随即开车到了刑警大队。

在刑警大队,邱文清看到了这些古币,还有那个陶罐,证实和陈二说的一样,那几枚辽代钱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因没做最后鉴定,还不能确定其中是否有国家一、二、三级文物。他建议向潘玉良讲明情况,劝他将这些物品主动上交国家文物部门。于是,张剑锋向潘玉良进一步讲明情况,潘玉良听后表示理解,并表示愿意将文物上交给东山文管所。见此,邱文清决定带着潘玉良去文管所,并为他开上交物品的正式凭证,待鉴定结果出来后,适当给他奖励。

随后,张剑锋问邱文清杨树园子古墓的鉴定结果。邱文清说,根据古墓中发现的物品和墓外的碎陶片,并对墓葬的结构特征、风格等进行认真勘察和研究后,认定被盗的这座墓是辽代早期的一座贵族女子墓。

潘玉良和邱文清走后,张剑锋给孙少林打电话,得知他们在银岗城已走访了几家古玩店,没有发现新摆上去的出土文物,但最关键的是,他们对此根本认不准,也辨别不出哪些是真品,哪些是赝品。可见,需具备的一定的文物知识,才能更好地查找此案的线索。

刚才从邱文清那里知道省里来的专家仍在东山城,张剑锋决定晚上和他的组员们去见见他们,从而全面了解一些辽金时代的历史和有关文物的知识。

晚上,在邱文清的安排下,张剑锋和他的几名组员来到了文管所,在文管所的小会议室中,他们见到了省里来的两位专家,他们中一位六十多岁,已是满头白发,另一位四十多岁,是位戴眼镜的博士。此时,东山文化局沈局长和小城博物馆刘馆长也在陪着两位专家。邱所长将两位专家介绍给张剑锋他们,他们得知岁数大的专家姓田,中年专家姓霍。秦小玉为张剑锋四人每人倒了一杯茶,并看了陆雨林一眼。突然,陆雨林想起来了,原来他和秦小玉是中学时的同学。

“秦小玉,你是我中学时的同学,怪不得那天在古墓被盗的现场我觉得你面熟。”陆雨林说。

“原来是你,中学时爱看课外书的书迷。我也觉得你面熟呢。”秦小玉说。

“你可是文物研究的行家,这次古墓被盗案我要是找你帮忙,可别拿架子呀。”陆雨林说。

“我哪敢拿架子呀,有什么可以帮忙的,你尽管和我说。”秦小玉笑了。

沈局长和博物馆刘馆长同张剑锋他们打完招呼后,因为有其他事,先行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