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天 1944年6月4日,星期日(第4/16页)

天亮后不久他就听到了汽车的声音。他离开大路,进了路边的田野,把自己藏在一片葡萄藤后面。等噪音越来越近时,他发现那车原来是一台拖拉机。这应该是安全的——盖世太保从来不会坐拖拉机。他回到路上,招手表示自己想搭车。

开拖拉机的是一个十五岁左右的男孩子,后面拉着一车洋蓟。司机朝保罗的腿点了点头,说:“是打仗负的伤吗?”

“是的。”保罗说,一个法国士兵最有可能受伤的场合就是在法国战役中,所以他又说,“在色当,1940年。”

“我当时太年轻。”男孩遗憾地说。

“你很幸运。”

“等着盟军打回来吧。到时候你就会看见真正的战争了。”他朝保罗瞥了一眼,“我不能说了。你到时候看吧。”

保罗仔细想了一下。这孩子可能是波林格尔组织的成员吗?他说:“可是,我们的人民需要枪支和弹药,他们有吗?”如果这孩子知道什么,他至少会知道,盟军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已经空投了成吨的武器。

“我们手里有什么武器就用什么武器。”

他是不是在小心保密,知道什么却不说出来?不,保罗想。这孩子什么也不知道。他不过是喜欢幻想罢了。保罗没再说下去。

男孩让他在市郊下了车,他一瘸一拐地进了城。接头地发生了变化,从大教堂的地下室搬到了站前咖啡馆,但时间没有变,仍然是下午三点。他有好几个小时要打发。

他走进咖啡馆吃早餐,顺便侦察一下。他要了一杯黑咖啡。那位上岁数的服务员一扬眉毛,保罗立刻意识到自己失言了。他连忙掩饰一下。“大概用不着说‘黑’吧,我想,”他说,“反正你们大概也没有牛奶。”

侍者笑了笑,被他说服了。“很不幸,的确没有。”然后他走开了。

保罗长出了一口气。上次在法国的卧底工作结束后,他已经有八个月没来这儿了,他已经忘了那种扮成别人、每分钟都紧绷着神经的生活。

整个上午他在教堂的礼拜中打着瞌睡度过去了。然后,一点半钟他又回到咖啡馆吃午餐。两点半左右这地方空了下来,他留在那儿,喝着代用咖啡。两个男人在两点四十五分走了进来,要了啤酒。保罗仔细打量了一下。他们穿着旧外套,用惯常的语言谈论着葡萄。他们谈起葡萄开花显得博学多识,这个关键的时节刚刚过去。他不觉得这两个人会是盖世太保特务。

三点整,一个身材高挑、很有魅力的女人走了进来,她穿着一件不甚显眼但十分雅致的绿色棉布上衣,戴着一顶草帽。脚上是不成对的鞋子:一只黑色,另一只褐色。她可能就是“中产者”。

保罗有些吃惊。他原想她应该是一个老妇人。不过,他的假想倒也没有根据,弗立克从未实际描述过她。

不管怎样,他并不准备立刻就相信她。他站起身,离开了咖啡馆。

他沿着人行道走到火车站那边,站在入口那里,看着咖啡馆。他并不惹人注意,像往常一样,总有几个人在这里转悠,等着自己的朋友。

他监视着进出咖啡馆的客人。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人走了过来,孩子想吃糕点,他们走到咖啡馆时母亲妥协了,领着孩子走了进去。两个葡萄专家离开了。一个宪兵走进去,马上又出来,手里拿着一包香烟。

保罗开始相信盖世太保并未在此布设陷阱。附近能看到的人都不存在什么危险。改变接头地点已经将可疑分子甩掉了。

只有一件事让他感到困惑。布赖恩・斯坦迪什在教堂被抓时,他被“中产者”的朋友查伦顿搭救了。他今天在哪儿呢?如果他一直在大教堂为她打掩护,那为什么不来这儿?不过这里的环境本身并不危险,而且这件事也可能有上百个简单的解释。

母亲和孩子离开了咖啡馆。然后,在三点半钟,“中产者”也走了出来。她沿着人行道离开火车站。保罗在街道的另一边跟着。她上了一辆小型的意大利车,法国人叫做西姆卡。保罗穿过马路。她钻进车里,发动了引擎。

现在该保罗作出决定了。他不能肯定这很安全,但他已经小心观察了这么久,就差接头这一步了。在某些时候必须冒险。否则他还不如待在家里别出来。

他走到汽车的乘客门边,打开门。

她冷静地看着他。“这位先生?”

“为我祈祷。”他说。

“我为和平祈祷。”

保罗钻进车里。把自己的代号告诉她:“我是丹东。”

她发动了汽车。“在咖啡馆你为什么不跟我说话?”她说,“我一进去就看见你了,你让我在那里等候了半个小时。这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