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模仿犯(第4/18页)

“开始谈恋爱?”冯阳的追问被高德白了一眼。

“开始联系而已,”方旭很认真地说,“后来才慢慢彼此欣赏、喜欢……她虽然没有恋爱经验,但思想却很成熟,深深吸引了我……”

“好了,你们的恋爱史我不是太感兴趣。我最后再次确认一下,尽管你之前就讲过了。你约见段义的地点是在治保街二十五号的‘茗雅居’——一个品茶闲聊的地方,时间是今天下午三点半,是这样吧?”

“是的,警官。而且正如我之前就讲过的,我今天有点紧张,所以一点就到了茗雅居,等到差不多两点半,我决定出去溜达一圈,放松一下心情,大概三点半赶回来。而段义是差不多四点左右到达茗雅居的,我们聊得很不错……没想到刚过五点,他家钟点工就通知他这个噩耗……”

“好的,我基本掌握你的情况了,”冯阳伸出手,方旭犹豫了一下才伸出手,“谢谢你的配合,你可以回家了。”

方旭对冯阳和高德鞠了个躬,然后头也不回就消失在他们的视野里。

冯阳捅了捅高德,他还对着方旭远行的方向出神。“高德,说说你的高见。难道你怀疑这个文质彬彬的大学生?”

“说不上怀疑,我还是坚持何彩玲是自杀的推论。不过方旭刚才有两个地方可能撒谎了,我从微表情可以作出初步判断。”

“哦?哪两个地方呢?”

“一是他提到以前不认识婉婷时,眼角稍微朝右上角倾斜,表情转换也有点僵硬,这些都是潜在撒谎的脸部征兆。”

“关于眼角方向的理论,我以前也有听闻,但这可靠吗?”

“不完全,所以我只是判定为潜在撒谎。另外,方旭在讲到这个问题时的肢体语言比较僵硬,基本没有手和手臂的动作加以配合——但表达其他观点时,他的肢体语言其实还挺丰富的——这是由于撒谎者出于本能的保护意识而使其身体尽量少地占用空间。而且,方旭在被你问到是否很早就认识婉婷时,他下意识地用手摸了一下自己的脖子,这也可能是撒谎者紧张的行为表现。”

“那他第二个撒谎的地方是什么?”

“这第二个地方我还不是很确定,我只是有种感觉——方旭在我们找到他之前就知道何彩玲的死讯了。”

“此话怎讲?”

“你还记得他讲到段义与他告别的那一段吗?他说,‘没想到刚过五点,他家钟点工就通知他这个噩耗’。”

“这句话很正常啊。”冯阳不解。

高德的嘴角微微上翘。“不正常。你想想,段义告诉我们,他与方旭告别时,只是提到钟点工找他有急事,并未提及任何与何彩玲死亡有关的信息。而段义刚才接受询问时,让我们先别通知他女儿,因为他女儿晚上要参加她最好的朋友的生日派对——也就是说,婉婷目前应该并不知晓母亲的死讯。换言之,除了警方、钟点工和段义,没有其他人——包括方旭——知道何彩玲的事。”

“可我们找到方旭的时候,不是马上就告诉他了吗?”冯阳更不解了。

“首先,方旭听到‘噩耗’时,惊讶的表情持续了两秒多钟,这在微表情学来说,是一个‘故意假装’的表情。其次,如果方旭是在我们述说后才知道何彩玲的死讯,那他讲到段义与他告别的那一段时,就应该表述为,‘刚过五点,他家钟点工就通知他赶回家,没想到居然是个噩耗’。这两种表达的意思相近,但后者更倾向于是一种描述性的表达,而前者其实已经接近评论性质了。为什么方旭会说出评论性的句子呢?证明他脑海中已经有了既定的信息,而且还原到与段义告别的这一场景时,这些既定信息已经存在了。总之,我的猜测是,方旭很早就获悉了何彩玲的死讯,至于何时、以何种方法得知,我还不清楚。”

“高德,你不做HR面试官真是浪费呢。那你这个识人高手能否再谈谈你对段义的感觉?”冯阳不禁有点佩服这位新助手。

“好,关于这个人嘛,让我想想。”高德思考的时候喜欢托着下巴。

而冯阳思考的时候则喜欢扶一下眼镜。

冯阳回想起刚才在兰桂街一三七号二楼的情景。他和高德快走到段义的房间时,一个警员从里面走了出来,向他们汇报:“检验过了,没有酒精反应。”冯阳点点头,缓步走进房间。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正抱着头,以一种很脆弱的姿势蜷缩在沙发上。他看到冯阳和高德进来,微微抬头,露出一张疲倦的脸孔。冯阳注意到他的胡子非常浓密,富有男性的阳刚之美。

“段先生,是吧?”冯阳很小心地问道。

“嗯。”对方回答得很简略,或许压根儿就不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