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孙大娘惦记了半辈子的家乡美味——芜湖虾籽小刀面!(第2/4页)

这会儿孙大娘还在惊讶:

“老孙,你刚刚说出去买东西,就是为了买车?”

“这不想给你个惊喜嘛,后备箱挺宽敞的,回头放点铲子啥的,咱随时都可以出去挖野菜。”

不过孙大娘并不上当:

“你是想方便钓鱼吧?”

“都一样都一样,饭做好了吗?先吃饭吧,吃完饭再说,这两天争取把车牌照弄好,贴上车膜,看着应该更顺眼一些。”

没上车牌的汽车,车玻璃上不能贴防爆膜,所以现在车子是透明玻璃,里面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

陈燕拉开车门坐进去,感受了一下车座,对老孙头说道:

“回头等上了车牌,我给您换一套车座吧,这座位太硬了,开时间长了不舒服。”

老孙头委婉的拒绝了:

“不用,我也就到近郊钓钓鱼,开不远,没必要折腾。”

身为一个警察,他当然知道改装车是违法的,所以不管舒服与否,都直接拒绝,当了一辈子警察都没有违规,退休了更要保持晚节。

陈燕也没坚持,大家回到院子里,开始吃晚饭。

今天孙大娘做的是北方常见的高碳水组合——葱花烙饼配疙瘩汤,另外还有林旭带来的几样卤味和干炸鱼块。

家里没啥菜,加上要给墩墩蒸鱼,孙大娘就就索性捞出两条鱼收拾了一下。

半条给墩墩吃,剩下的全都切块腌制,然后挂糊油炸。

“哇,大娘的手艺真好,这疙瘩汤跟小时候吃的一个味儿,葱花饼也好好吃,又劲道又起层,果然还是这样的饭菜最贴胃。”

沈佳悦拿着一块烙饼咬了一口,烙饼外面是一层焦壳,里面的面饼层次分明,带着浓郁的葱香和花椒面的香味。

这是京城胡同里最经典的葱花烙饼,几乎各家都会做。

吃一口烙饼,就一口咸菜丝,再端着疙瘩汤顺着碗边吸溜一口,这就是燕京胡同里最舒服的享受了。

孙大娘说道:

“刚结婚那会儿,对这种饭菜根本不适应,没想到吃了几十年,倒是不怎么适应老家的饭菜了。”

林旭问道:

“大娘,您老家是哪的啊?”

“AH的,AH芜湖……老孙二十来岁那年,去我们那办案,我在招待所当服务员,不知怎么就迷上他了,可能当时他穿的那件的确良衬衣太好看了吧……”

老孙头不满的说道:

“什么衬衣,明明就是见色起意,年轻时候我要个头有个头,要长相有长相……这么说吧,那个时候的我,连小林都得暂避锋芒。”

林旭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这个暂避锋芒是什么意思。

原本以为五五开已经是个很不要脸的词汇的,没想到老孙头居然又弄出来一个暂避锋芒。

颜值方面避不避锋芒不好说,但厚脸皮方面,别说自己了,哪怕五五开本人过来,也得老老实实说一句甘拜下风。

陈燕好奇的问道:

“大娘,您俩当时谁主动的?”

孙大娘当即说道:

“他呗,一个劲儿的给我吹嘘京城有多好,我问他有小刀面吗?他说遍地都是,能把人吃吐……结婚这么多年,我愣是没见到他说的遍地小刀面在哪,倒是疙瘩汤一碗又一碗的,喝了大半辈子。”

老孙头得意的说道:

“你说那小刀面,不就是家家户户都会做的手擀面嘛,京城确实遍地都是……我要不这么说,你能心甘情愿跟我来京城吗?”

当时情窦初开的两人想要在一起,还挺难,京城那边得出一份调令把孙大娘调往京城,不然她没资格进京城。

为了这事儿,老孙头求爷爷告奶奶的四处托关系,总算将那个一见钟情的芜湖姑娘接到了京城,然后一直生活到现在。

孙大娘从当时站在胡同口手足无措的芜湖姑娘,变成了现在满嘴京片子的老燕京人。

生活习惯,也从小刀面变成了疙瘩汤、棒子面粥等北方饮食。

陈燕好奇的问道:

“小刀面是什么东西?就是手擀面吗大娘?”

“不是,完全不一样,小刀面是用鸡蛋和碱面和面,再用竹竿一点点压扁,最后切成非常细的面条,在锅里煮一下捞出来,浇上大骨头汤,再撒上一勺虾籽……”

她正说着,沈佳悦当即说道:

“舌尖2拍过这个,叫什么芜湖虾籽小刀面,我说这么熟悉呢,特别是放虾籽的步骤,跟舌尖里拍的一模一样。”

前两天获得两瓶虾籽后,沈佳悦认真研究了一下吃法,然后看到了《舌尖2》的片段,知道虾籽居然还能这么吃,还打算让林旭抽空做一次呢。

林旭也想到了这点,他看着孙大娘笑着说道:

“我师兄刚给了两罐虾籽,这样吧,明天我在店里做虾籽小刀面,补上您心里的遗憾,让您在京城也能吃到正经八百的虾籽小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