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第二更)

看着小心翼翼的几个人, 宋锦炎好奇的问道:“以若是谁啊!”

几人大惊,对视几眼,刘嘉盈上前一步说道:“回太子爷的话, 是民女。”

宋锦炎看向谢珍珠,说道:“那你就是琼华了。”

“以若,你的文章的最后用的典是那里来的。”

刘嘉盈犹豫,不知道该怎么说。

谢继宁上前说道:“回太子殿下的话,她用的这典是杜撰的, 没有来历。”

“哦哦,原来如此。”

谢继宁犹豫半响,知道永安帝喜欢别人对他诚实,干脆的就直接的问道:“微臣冒昧的请教万岁, 是如何得知这是她们两个小女孩写的。”

永安帝笑了笑, 说道:“几年之前朕就知道你这妹妹侄女是读书的人,如今几个人有不一样的文章,既然不是刘应文刘应武, 那自然就是其他的两个。”

应武松了一口气道:“原来我们还有这样的破绽,但是还好, 只有万岁爷你知道,其他的人都猜不到。”

“都坐下吧!继宁, 咱们今天不是君臣, 不谈朝政, 你们还是叫我宋先生, 叫锦炎宋公子就是。”

“是, 宋先生,”

谢继宁和应文都知道,对于身处高位的来说, 既要别人把他当朋友,付出真心,又要别人对他不失礼,不然是冒犯。

谢继宁这段时间一直努力做到既尊重永安帝,又情真意切的把他当着长辈,这也是永安帝经常记得宣召谢继宁的原因,毕竟谢继宁有文采,会说话,还体贴。

慢慢的除开谢继宁和应文,其他人都放松下来,永安帝直接问起来怀安县的一些事情来了。

“你们两个都是在书院上学,你们愿意上学吗?”

“愿意的,当然愿意,读书这么好,我娘说,我们都是命好,才能读书。”

永安帝笑笑,有谢继宁这个哥哥,命的确好。

“你们书院的人都像你们这么厉害吗?”宋锦炎狐疑道。

刘嘉盈轻轻的解释道:“不是的,二院读书都读得简单,都只是学管家算账还有绣花,酿酒,还有做菜这些,我们是因为家里长辈教导,才多读了些书,整个书院和我们一样的没有几个。”

“二院的学生只是在书院学习三年,大家都只是知道些基本的字,能认识千字文,能记账就可以毕业了。”

“哦,原来是学这些,我还以为是诗书。”

谢继宁说道:“回万岁爷的话,微臣心里希望大家都有机会学诗书,知礼仪,奈何板桥太穷,大家只能学这些谋生存,不至于被卖了连卖身契都看不懂。”

谢继宁情真意切的说道,至于稻香书院不仅仅的可以做农具,还能做武器的事情,就不能说。

女孩子天分够用,家里又支持的,直接读四书五经的也不少,能染布,能刺绣,还有管理学,不仅仅是管家,还能管理作坊这些也都不说。

“谢爱卿已经做得过足够好了,耕读之家莫如是。”

“臣惶恐,多谢万岁爷。”

“不用惶恐,男女老少都读书,算得上诗书礼仪之家了,朕听说你们家有藏书阁,倒是很诧异,毕竟板桥地方偏僻。”

谢继宁不再开口,让几个小的说,毕竟他们尚且单纯,更加让皇上放心,君心难测,多疑是应该的。

“藏书阁原本是板桥几家人藏在公园的,里面有很多的农书,是给板桥几家人看的,其他地方的人知道我们家有书,就都来借书,我们自己没办法去看书了,干脆就扩大一点,这样我们本地的也能看。”

“我祖父还说,藏书阁了不少钱,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了呢。”谢珍珠脆生生的说道。

父子两个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提起来了,问道:“怎么赚钱,不是无偿给读书人看吗?”

“不是无偿的,是要他们抄书的,抄书可以换书,而且他们来的人多了谢家可以赚钱的。”刘嘉盈轻声细语的慢慢的解释。

“有一个藏书阁在谢家湾,就会有不少的读书人来,大家可以开一个笔墨纸砚店铺;”

“这么多人到板桥,不是一天两天,要住,大家租房子给他们,要吃,大家可以做吃食生意,要开宴会,我们有流觞曲水,有文会的各种玩法……。”

“还有些读书人是有文采,但是家里贫困,就会在板桥找事情做,板桥很缺读书读得多的,有他们在,很多事情都简单了。”

“单单靠藏书楼带来的人,就让好几家人家过上好日子了。”

刘嘉盈性格相较谢珍珠要更稳重,更文静一些,不同于谢珍珠的快节奏,她是轻声细语的就将藏书楼的作用说一清二楚,藏书楼是为了赚钱,没有笼络人心。

应武补充说道:“很多其他的地方的人都来,走的时候都会买上很多板桥的特产,辣椒,蜂蜜,豆豉鱼,腊肉,豆干,香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