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另一本盛燕史(第3/6页)

现在舆国卫国二国归燕,各地不同的习俗不同的观念糅合在一起形成大杂烩。

为此燕国官员们还建议以燕国习俗为主流,让舆地和卫地入乡随俗,结果这些声音一度被容铮征收下来的舆官卯丁,卫官所反对。

现在已经是盛燕了,自然不能只按照燕国的规矩来,应该重新再制定一套所有人都能适应的规矩。

燕国官员则是认为卫国的女子太过于鲁莽,不符合燕国女人温柔贤惠的形象,希望卫国女子向燕国学习,尤其是卫国所谓的长女继承权,卫官则是认为燕官在若有若无地削弱他们卫人的传统,和影响力。

他们极力反对,而且长女有继承权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怎么到了燕儿反而不正常了?诸如此类矛盾不断引发。

有的人吵着吵着就开始说女子的不好,女子乃妖孽,女子乃祸水,得用后院镇住才行,用男儿的阳刚之气镇住时,不少人被这激进的言论蠢笑了。

容铮还没有开始表明态度,其他官员则是笑了起来。

“我泱泱盛燕,即便是女子也在统一九州园做出极大的贡献,大人要是看不见就去街上走一遭。”

“你我身上的衣服,甚至是国库三成份额都是你口中需要镇住的女子贡献的。”

“其他地方的女子本官不知道,但我大燕女子与我大燕男儿一样不俗,否则我们大燕怎么会一统九州园!”

“大家都是寒窗苦读,科举进官的士林人,无谓做出如此低劣的言论。”

刘进本也是反对女子为官的流派,但此刻他也被自己队伍有个官员荒诞的言论给惊住了,要是他开口支持这种智障发表,那他以后在陛下面前还有的混吗!当下他就当作没看见那官员求救,其他人也纷纷摇摇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但凡读过书的人都知道明事理,以事论事,哪有人只一味拿女子身份说事,要是五年前也许还有人支持这番言论,可惜现在燕人普通百姓都义务性读了三年书,全民识字也提高。

自然民智也提高,他们这些官员就是不想被追上才在打仗期间拼命学习,现在发现读书是永无止境的,但凡读过书的人也不会如此不理智发表这种无益于社会和谐的言论。

而说这话的官员顿时不敢说话了,他还以为自己得罪的陛下,结果陛下什么都没说,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倒是周围的上官和下官暗地里看他眼神都不对了。

大燕这是怎么了啊!

卫官和舆官还在极力争取自己的民俗传统,认为盛燕几十个民族,就连少民都能保持自己文化和习俗,为何他们两个旧国遗民不可以?

两地的官员开始为此事吵了起来。

容铮则是道:“众卿们所言极是,舆地卫地到底是尔等新燕臣的家乡,能为家乡建设的尔等,皆得赞扬。”

“吾皇英明!”舆官和卫官纷纷眼睛一亮,看来盛燕陛下这是没有反对他们保留自己的文化和传统的意见。

只是燕官却在反对,实在让他们恼火。

燕官们大部分还是在建议舆地卫地,完全中原化,舆官和卫官认为强扭的瓜不甜,希望燕官不要咄咄逼人。

其实在容铮看来,他们完全不必争,因为他们各自的文化都是中原文化的一种,只要同国异俗便可,根本不会让新燕化停滞不前。

现在三国的官员们需要大量的磨合,所以他们能为了点芝麻绿豆的小事都能吵起来。

容铮知道最终就是同国异俗包容万千的结果。她也没有阻止这些人争吵,也很负责地安排一些调和人员在里面发挥作用。

三国官员水土不服,相互争吵了大概一周,可能是吵累了,也让彼此自己的决心,所以燕官开始主动为舆官卫官争取民俗独立的文化。

这个时候开始轮到容铮折腾他们了。

容铮先是提出舆地生产和建设效率太低,意思是暗讽舆地重男轻女,宁愿男人纺织也不远女人抛头露面的糟糠思想太重。

舆官们听后纷纷尴尬起来,他们归燕都快二年了,秋收也有两次了,可是舆地的产量就是不如卫地那么好。

开始他们还以为卫地是海产丰富,陆地资源也好,毕竟铁矿受了陛下的重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结果,卫地光是农业方面就直接碾压了舆地,这让舆地的官员在朝廷上少了底气,没有之前那么硬气地反对卫官和燕官了。

卫官和燕官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联合起来,弹劾舆地部分自治不规范,为国库贡献极少,所以应该取消舆地跟卫地燕地共享权利的待遇。

这下子舆官顿时慌了,他们确实为了保护民俗而禁止了不少女子参与纺织,可如果因为不让女子参与生产就夺去他们的待遇,那岂不是因小失大了。

舆官们顿时纷纷站出来请求容铮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一定会加大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