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3/5页)

到得三月三上巳节,远山河冰融化,春水乍暖,郊外十里桃林而府内遍地杏花开,时常可见春日杏花林里出来一群美丽活泼的少女,而江边摆起曲水流觞,有风流俊美的少年吟唱诗歌,与杏花林里款款走出的美丽少女对上眼,或许就是一段美妙姻缘的开始。

赵白鱼骑着马缓缓走过杏花林,春风拂过,鬓角边散落几缕碎发,藏青色发带随风飘扬,同色广袖鹤氅飞扬,有杏花随风扑到眼下,他下意识闭上眼,垂落鸦羽似的弧度,挥手拂袖,不经意拍落一枝杏花,纷纷扬扬下了场杏花雨。

陌上少年的意气风流便在刹那间展现得淋漓尽致,甫出杏花林的美丽少女们霎时对另一边的男子们失去兴趣,转而探听骑骏马的藏青少年是何人家,可有婚配。

可惜人如惊鸿,还未来得及搭话就不见了踪影,徒留遗憾。

策马远离杏花林的赵白鱼满腹疑惑地赶去文庙,上差杜工先一大早到漕运衙门,说是特地为他请假两日,且放值归家去。

接着回郡王府,结果被告知霍惊堂在文庙那儿等他,说是有急事。

府里不见海叔、魏伯、秀嬷嬷和砚冰等人,霍惊堂更是一大早不见人影,赵白鱼完全摸不着头脑。

终于抵达文庙,赵白鱼一下马就被突然出现的秀嬷嬷和李姑娘迎入一个小房间里,二话不说为他换上深衣,又被推进文庙棂星门,门内有霍惊堂等着他。

“你们在做什么?神神秘秘的,什么也不告诉我。”赵白鱼朝霍惊堂走去。

霍惊堂牵起他的手进入文庙,先备上祭天地等一应物事,然后告礼,最后章祝,而赵白鱼稀里糊涂跟着一起,木偶似地随他摆动,直到听见霍惊堂说:“霍惊堂之弟赵白鱼,年渐长成,将以三月三日加冠于其首,谨以……”

加冠?

赵白鱼迟疑地抬手去碰头顶,恍惚想起他今年二十,弱冠之年,放在别人家里便该由父母行加冠之礼。

加冠之礼通常是在家庙举行,由父亲或长兄代为举行。

无论赵伯雍还是赵家三子都不会为他行加冠礼,赵白鱼也不屑要,他内里灵魂是现代人,没有二十加冠的说法,根本想不到加冠礼,更想不到会有人替他举行加冠礼。

赵白鱼整个人是懵的,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回应。

“我该怎么做?”赵白鱼小声询问。

霍惊堂:“什么都不用想,交给我就行。”

第一道程序是到家庙告于天地和祖宗,二人严格说来都没有家庙,所以霍惊堂选择文庙。

走完程序,接下来是加冠和取字,需由正宾来做。

通常来说,由长辈请相交好的德高望重长者代为加冠、取字,其间需要完成不少道程序,当然这不在赵白鱼的考虑之内。

霍惊堂带赵白鱼回郡王府,正宾已在三日前被请到郡王府。

赵白鱼穿着深衣被霍惊堂推进正厅,看到满脸和蔼笑意的陈师道不由心一烫:“恩师……”

陈师道不回他,看向门口充当赞者的康王,后者会意,亲自带着赵白鱼走流程,教他每道程序里的礼仪。府里的嬷嬷们捧着弱冠礼所需物品先后走出,由陈师道为赵白鱼加冠,先冠巾、再帽子,最后是幞头,还有相配对的衣衫、皂靴和革带,意味着他从今日起,可为文官、可当武将,需挑起一个家庭的重担,不再是被庇佑在家族下的小孩子。

“头上有些灰尘。”陈师道轻轻地拍着赵白鱼的头,和蔼地笑了笑:“自今日起,你可以告诉所有人你从我陈师道这里出师了,你是为师这辈子最出色的学生,最骄傲的弟子。”

赵白鱼神色一动。

“没有家庙,则有文庙。没有祖先,则有圣人聆听。没有父亲长兄,则有小郡王为你主持。有我、有康王殿下,还有陪在你身边多年的人为你前前后后奔走,忙碌多日才有这场加冠礼,你远在天南地北的朋友也寄来了书信和殷切的祝福。”

砚冰小声插一句:“有您的师兄,陈家大郎的祝福信和礼物,还有纪大人和徐州贺大人的书信。”

赵白鱼低声:“他们怎么知道?”连他都不知情。

砚冰瞟向右后方的霍惊堂,尽在不言中。

霍惊堂上前,将手里的红帖放进赵白鱼手心:“按理来说,应由正宾为你取字,但反正前朝一度废过加冠礼,到今朝虽有大儒提倡光复圣贤礼仪,时下文人不够重视,礼仪程序一减再减,我便自作主张抢走为你取字的权力……”

他声音转低,只有赵白鱼能听见:“我嫉妒心重,实不愿伴随小郎下半生的字不是源自我,哪怕为你取字的人是你的老师。”

告礼章祝为兄,取字为父,为兄为父为知己,霍惊堂一直在履行大婚当日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