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康熙五十三年, 开年第一大案。

大清朝首例冒充亲王诈骗案,正月十七在刑部开始会审。

且说半个月前,孟光祖在直隶府被雍亲王堵了个正着, 当场就吓得立刻给跪了。

他自问脸皮厚、嘴皮子利索、心态极稳,但是一个照面就被一个问题给问倒了。

——自称诚亲王门客, 以何物为证?

以往也有官员问过相似问题,是用伪造的信物玉佩给糊弄过去了。

因为被他诈骗的官员九成以上与胤祉都没讲过几句话,还有一成也是多年没回京城的大员。

而他不是胡乱找人索贿,去一个地方先在市井了解动态。

一要避开朝堂香饽饽, 二要避开脑子好使的, 三见状况不对赶紧撤。

一年半以来, 途径三省四川、陕西、山西,他是骗得越发得心应手。

见人说人话, 见鬼讲鬼话。只要摸准那些被盯上的官员弱点,都是怕麻烦且想升官。

曾经骗人骗财要多舒坦有多舒坦, 无本万利。

但忘了一句老话, 常在河边走, 哪能不湿鞋,这回更是被人把头摁在水里要被淹死了。

不是他骗术不到位, 而是借用诚亲王的这面大虎旗没用了。

孟光祖颤颤巍巍拿出所谓信物, 当场被四爷一口咬定是假货。

虽然这东西是伪造的,可看雍亲王的架势, 即便它是真的也得变成假的。

雍亲王义正辞严表示三哥文人清高, 决计不会要门客去向臣子索要钱财, 岂能让小人败坏其名声。姓孟的是真诈骗也好,假诈骗也罢,都要把人押送刑部大牢。

完了!

孟光祖知道自己死定了, 四爷连废太子案件也敢查,何况他一个冒充小人。

千怕万怕就是怕微服私访的四爷,自己的好运终是到了尽头。一回京,冒充皇子门客索贿,这一条足以将他拉到菜市口问斩。

如果从一开始就没搞冒名诈骗,如果捞了几笔见好就收而不是胃口越来越大,也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要问孟光祖是否后悔?他肯定后悔,但时光倒流真不好说会本本分分过日子。

完了!

京城内,同样面无丧考还有胤祉本人。

大过年的,胤祉在除夕宴上恶心了一把老大。

胤禔身为皇长子,在年龄排序上压过自己,那就不能让他在爵位上压过自己。

告状一时爽,报应来得快。

天降横祸,居然有人吃了雄心豹子胆,敢冒充皇子门客去索贿。

二十位皇子,偏偏选择扯起诚亲王这张大旗,为什么就不能换个人呢?

理由孟光祖也交代了,因为目前皇子中就两个亲王。要冒充就要冒充地位高的,官员们才服气。

冒充雍亲王门人索贿,那不符合大众的朴素认知,所以就只能选诚亲王了。

胤祉听了供词,差点气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他还是被挑挑拣拣,挑剩下没法办的选择。屎盆子往他头上扣了,好处一分没拿到,结果还要被康熙处罚。

降爵的圣旨很快就来了。

斥责三阿哥被人蒙蔽而不察,就会把小聪明用在盯梢兄弟动态上,完全没有兄友弟恭的品质。

亲王位置暂时没了,想重新上位必须要好好反省,修身养性,做个好人。

胤祉作为诈骗案的名誉受害者,没能得到半个字的安慰,反而被严厉惩罚。尽管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在真正接旨时,一颗心还是哇凉哇凉的。

这事怪谁?

孟光祖肯定是不得好死,也怪自己在年夜饭桌上拉踩胤禔,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饭局上,众人都知道老三揭发胤禔去寻仙草,所以认定老三在外安插不少眼线。

既然老三在外有那些眼线,怎么没能及时发现孟光祖的不法行为?

这可不就是行事愚昧且狠毒,没把精力用在正道上,就想着要背后捅哥哥弟弟们一刀。

如此一来,胤祉的亲王位怎么可能留得住。

除非康熙偏心眼,像是当年对废太子般宠爱老三才会不惩罚他。结果证明假设不成立,胤礽曾经被皇上偏爱怕是独一份,胤祉轮不上。

有人发愁,就有人欢喜。

康熙的心情非常明媚,终于把老四给盼回京城啦!

这会也弄清楚了老四没赶上年节回家的原因,是抓特大诈骗犯去了。

一个不能更名正言顺的理由,孟光祖这般祸害决不能放任在外祸害吏治。

老四行事果决却又把握了分寸,是定性此案为诈骗事件。

如果这件事换一换破案者与受害者,比如是老三遇上有人冒充别的皇子,案件风向肯定不会似现在。

老三逮着机会要踩兄弟几脚,怕是会把冒名诈骗给定性成为皇子索贿。

康熙一边感叹老四心性极佳,另一边也意识到了必须尽快定下继承人,免得老三之流再蹦跶。

如今,自己先把老三的亲王位置给摘了,也是让老四登基之后能够施恩,给兄长加官进爵而将其收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