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2/4页)

他把这话细细说给黛玉听,黛玉听着也觉得有理,只是不免还有疏漏,比如:“虽说教一个军医比教一个护士困难得多,但军医平日也能看诊,护士却只在大战时用处大些。这么算下来并不划算。”

黛玉说不出“性价比”这个词,但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若放在二十年之前,培养护士自然划算,但如今三藩、台湾、准噶尔都平定了,和老毛子也相安无事,想来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战争了,便是有也不过小打小闹,仗着大清的炮火之利,想来伤亡不会太多,军医就足够应付了,其实护士队能派上的用处并不大。若是用不上,那再容易培养也属于无用耗费,可不是不划算么?

胤祚嘿嘿一笑:“若军医只是军医,自然是不划算的,但若军医不止是军医呢?”

黛玉一愣,这话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军医不止是军医?

军医不就是用来看病救人的吗,除了是军医,还能是什么?

等等……看病救人!

黛玉明白了:“你打算叫军医流向民间?”

胤祚点头,他打从一开始就是这么想的,西医治病有其独到之处,百姓也是用得上的。从前不提,一是西医大夫稀缺,只他和几位洋人师父,压根顾不上许多人。再说便是他们有功夫,百姓也轻易不肯信啊!自古以来,只听说肚肠破了人就死了,哪有为了治病开膛破肚的?没人敢拿性命冒险,这不是舌灿莲花就能解决的事,否则中原的疡医也颇有独到之处,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只能混迹军中做军医,在医者中地位也不高呢?

胤祚当时怎么想的呢?想着要推广、要发扬光大,就要先叫人信服,先要有无数成功案例做为支撑。但上哪找那么多病人叫他们动手?

——战场!

所以他就朝着军医努力,如今既有了成效,也该回归初心才是。

军医学院扩招是必需的,从前只招了那么一回生,一是没那么多先生上课,二是因为前路未卜,不敢太冒失,自己做事不成也就罢了,耽误人家前程倒是不好。其实一直有人想学,经过这么一遭,怕是想学的人更多了,先生便从现有的军医中选便是,日后可以考虑每年招生,招收规模大一些也不要紧。不用怕财政紧张,他可以收费嘛!一年收几两银子,有的是人愿意学。家里条件不好的也不用担心,学校可以设置助学金和借贷通道,选不上助学金也可以向学校借钱,等毕业了再还。做大夫的,十几两银子还起来是不困难的。

如此除了其他重大投资,这学校的盈利是勉强能负担日常支出的,这盘子才算是活了。至少不用担心未来某一天,或许胤祚自己都不在了,朝廷没银子了,或是嫌弃军医学院费银钱,直接断了这边的资金。到时候凭着这点子学费收入,学院还可以继续运转,不至于断了传承。

如此黛玉便明白了,护士在军中用处有限,到到民间便不同了。民间病人那么多,大夫门前只有排队的,没有空闲的,护士自然便有了用武之地。再说许多小地方的所谓大夫,其实能认得几味草药,会包扎个伤口就不错了,就是赤脚大夫,能力也就那样了,叫这些经过培训的护士过去,吊打这些人不在话下,对百姓来说难道不是好事么?

她不再言语了,还帮着胤祚出主意,想着怎么写能说服康熙同意这两个建议。

一是军医学院扩招。

二是增设护士专业。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自然了,着急也没用,慢慢来就是了,两人并不着急,许久未见了,彼此都思念得很,恨不得一直粘在一起才好。除了一起写折子,闲了还一起出去转转,只是如今到了冬天,御花园除了梅花便没什么,一种花再好看也容易腻,倒不如外头新鲜热闹。胤祚便找了机会又带黛玉出宫去了。

这一出去不得了,又知道了一桩糟心事。

还是贾家的事,准确说是薛家,原是薛蟠那混球不知闹什么妖,为着一个戏子还是什么的,砸死了一个店小二还是酒保。

胤祚听得头都大了:“就因为这酒保多瞧了那戏子几眼,没有别的缘故?”

“打探的消息是这样的,那薛大爷也招供了,只是薛家和贾家不认这话,正花银子使力气想要翻案呢。”这人低声道,“底下人被求到跟前了,想问一下您的意思,这薛贾两家和福晋是亲戚,咱们是不是……?”

想问他要不要插手,叫底下人对薛蟠网开一面。

胤祚有些犹豫,从他自己内心来说,当然不愿意放过薛蟠。此人仗着颇有家世,素日欺男霸女、为恶无数,旁的不说,只人命案子就有两桩了。当初在金陵就曾为了争一女子而打死一位小户人家的公子,后来在金陵知府的包庇下,只花了几百两银子便了结了案子,当初胤祚忙得很,没顾得上整治他,没想到如今又犯下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