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贾母想了什么法子胤祚也不知道,他如今正关心旁的事呢。

和准噶尔这一战有关系的事可不少,旁的不说,军医的事、额尔敦与三公主的事都还没定论呢!论功行赏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总得一波一波来不是?打从回来康熙就在忙这个呢。

先是前线将领和士兵,额尔敦率领的火器营在此战□□勋卓著,用“一举成名天下知”来形容也不过分,火器营翼长因此高升,空出来的位置正好由额尔敦顶上。

火器营翼长可是正三品的高官!额尔敦才二十出头!

但军队嘛,就是拿本事说话,额尔敦虽然入伍不久,但表现一直很亮眼,否则也不能统率火器营,此战中他更是立下不少功劳,不说杀了多少敌军,只他亲手杀了准噶尔首领噶尔丹这一项,正三品官位就当之无愧!

没人对此有意见,额尔敦就以飞一般的速度坐到了正三品的位置上。以他的年纪和能力,加上有人提携,未来升到正一品不是梦!

这就很了不得了。毕竟额尔敦出身不差,富察氏也是满洲八大姓之一。只要能在朝中说得上话,这一支说起来也就起来了,过上几十年就是高门大户。年轻人又能干,对三公主又真心,除了少一个女儿抚蒙,这婚事实在没什么挑拣余地。

但说实在的,如今还需要抚蒙吗?

抚蒙抚蒙,说得再好听,也逃不过一个“抚”字,嫁个女儿过去,就是为了安抚蒙古诸部的,就是告诉他们,咱们是亲戚,是一家人,休戚与共,荣辱相关!

为什么要安抚蒙古?为了边境稳定和朝堂安稳!

一则大清属于异族入关,满人数量比起汉人恰如蚂蚁和大象,为了不被篡权,他们不得不与蒙古结盟,以保证朝堂安定;再就是边关战乱频发,如准噶尔一般的异族对中原繁华肥沃之地虎视眈眈,有蒙古守卫边境,大清能安宁不少。

但世易时移,大清入关已经数十年,对前明还有印象的百姓便是不死,也已经到了耄耋之年,便是心里惦记着前朝,又能做什么呢?且如今大清处于盛世,百姓安居乐业,百姓嘛,吃饱穿暖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好好过日子,谁管上头坐着的是汉人还是满人。

皇室早就不防备汉人了,从前还嚷着旗民不通婚,如今却是管得越发松散了,旗人娶普通汉人为妻的不在少数,康熙从来也没管过。便是黛玉……那抬旗也不过走个形势罢了,实在胤祚身份摆在这里,若是明晃晃违背祖宗遗训,怕御史台那群老古板炸毛。

至于边境…最大的麻烦准噶尔已经平定了,此战中火炮和鸟铳发挥了大作用,大清的军事实力不仅打了准噶尔一个措手不及,也给了蒙古一个不小的震慑。

种种状况,其实蒙古对大清的作用已经不大了。咱不是要卸磨杀驴,但叫公主抚蒙就大可不必了!

公主嫁到蒙古过的是什么日子?生活条件差也就罢了,更要命的是,有些部落并不把公主当自己人,就像大清不允许有蒙古血脉的人做皇帝,很多蒙古人也不乐意有满人血脉的人掌管自己部落,怕回头联合大清皇室把部落卖了。不见那么多年轻鲜艳的公主嫁过去,不过几年便英年早逝,膝下一儿半女都没有,这里面能没有猫腻吗?

自然了,也不是所有部落都是如此,有的部落巴不得和大清更亲密些呢,对公主也不错,若遇上公主自己有本事,掌管部落大权也是有的,譬如二公主荣宪公主,她于康熙三十年下嫁漠南蒙古巴林部札萨克多罗郡王的次子□□衮,婚后夫妻十分和睦,札萨克多罗郡王对公主也颇为敬重,部落的事二公主有极大话语权。

但这样的毕竟是少数,多数公主嫁到蒙古不过草草一生罢了,能多活几年,留下一儿半女都是不错的了。

从前是没有法子,依仗着人家嘛。但如今不需要了,是不是可以尝试换个法子联系感情呢?

四公主就是这么想的:“军事力量如此强劲,咱们的态度完全可以再强硬一些!不见在京的蒙古人这些日子都缩起来了吗,想来他们也明白,今时不同往日,他们行事得谨慎了,可见蒙古也是怕的。棒子已经打了,如今只要给个甜枣,他们就能乖乖的,完全不必给一大块蜜糖,也太甜了些,吃得太甜对身子不好嘛,六弟你说是不是?”

冬天了,正是吃锅子的时候。胤祚在乾东五所支了几桌,请诸位皇子、公主和福晋们一起吃锅子。皇子们坐一桌,福晋和公主们坐一桌,中间隔着屏风,彼此见不到,但能听到说话,都是一家子骨血,本也不必讲究太多,大家一起说说话嘛。

胤祚知道四公主为什么说这话,她年纪也不小了,一两年前康熙就盘算着给她选驸马,挑得自然也是蒙古那边的,只是四公主不乐意,想了法子一直拖到现在,如今可算有底气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