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海宼来临(第4/6页)

现在北胡匈朝政与民间是割裂开的,身为桥梁的大臣却主动关闭了这个窗口。

终于北胡匈农民活不下去了。由一名叫刘成的中原农民揭竿而起,攻破北胡匈以北的十座城。并且破一个城增加的队伍就越多。甚至北胡匈自己人也加入队伍。

这支农民起义十分特殊,因为它不分种族只分农民与贵族。刘成是个读过三年书的人,信奉的不是儒家也不是道家,是墨家。

刘成打着人人平等的旗号攻破十城将各地官府的粮仓抢光分发给农民。农民收到粮食,自然追随刘成。攻进城内打打杀杀。

每进一城,都会被扫荡而光,开始只会挑大户。后来发现大户都跑了,或者发现穷地方,连当地农民也不放过。

这支队伍开始走火入魔。如同蝗虫一样掠过寸草不留。刘成甚至掀起三光政策。让北胡匈以北的国土陷入动荡。北胡匈直接少了一半财产收入。

柳姿与各臣暂时达成协议派兵平定刘成。

此时刘成在北胡匈以北已有粮王的称号,他还打出旗号跟着他的人,就有吃不完的粮食。然后还举办祭拜龙王,拿当地大户的女婴祭河。手段十分血腥,却引来更多农民的追随。

因为刚好下雨。使得刘成的名声在北部流传开,甚至还有人叫他雨龙王。

柳姿和北胡匈大臣反倒成为跳梁小丑。眼看刘成越坐越大。

柳姿暂时妥协各臣出粮让各臣的军队攻打刘成。

各臣也让一步自己出武器去剿刘成。

北胡匈内部掀起战争!

谢兰芝得知北胡匈遭遇历朝末代都会出现的农民起义。

“看来北胡匈大限已到。”她将北胡匈国内为了反击南中原大公断案的文化入侵而写的话本,老实真的不错。从书中的内容来看,她觉得北胡匈经过一百年已经汉化的差不多了。

阿其那虽然没有做多少好事,但却促进北胡匈从游牧文明加剧向农耕文明靠拢。现在北胡匈已经基本是农耕文明。否则也不会有农民起义。而是牧民起义。

深夜里再听到北胡匈陷入内乱,谢兰芝也是一阵感慨。

她侧躺在床上将话本搁下,她怀里的司栖佟捧着一本书读的津津有味。

“躺着看伤眼睛。”谢兰芝将她的书拿走,发现她在海国图志。

谢兰芝有些哭笑不得,她的小凤凰现在心思已经不在陆地上,全在海上。

“要是让别人知道他们的殿下,现在只关注海外,你说他们会不会难过?”

司栖佟抿了抿唇说:“外面确实很令人好奇,其实我有时候羡慕玛丽莲,她年纪轻轻就能跨洋过海游历各国。”

“想必一定是体验过不少的风土人情。”

谢兰芝见她已经对海外处于一种向往痴迷的状态,她道:“也许海外的人也是这么向往东方,甚至海外还称东方为黄金之乡。”

“真的吗?”司栖佟眼含期待,不过没一会儿她掖起被角盖在脸上,有些惭愧到:“可我还没有将大晋打理好。他们来了见到黄金之乡名不副实岂非要失望?”

谢兰芝道:“那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海外同样名不副实。说不定比你想象中还要糟糕。”

这些日子,司栖佟大概了解海外的朝廷制度与东方不同,甚至可以说东方的制度优越海外千年。

听说海外还有宗教治国。常常引发宗教战争,反倒没有多少农民起义。

东方相反,一个王朝到末期,总会引发农民起义。推翻这个让他们不幸的王朝。

司栖佟掀开被角,一双美眸顾盼神飞:“兰芝,我们以后能一起出海看看吗?”

谢兰芝毫不犹豫答应道:“好啊!等你完成自己的使命,差不多安定时,我们就去海外看看。”

“那就这么说定了!”司栖佟往她怀里继续钻了钻,谢兰芝哭笑不得用手按住她:“挤不进去了,别再挤了。”

兰章宫的主子们甜言蜜语过了一晚。

皇宫亲军巡逻,天京各门军队镇守,边境谢兵勾起火炮线,三角洲有谢兵,鹿儿渠有谢集。所有沿海的地方都收为天京的控制。

沿海的越国与石国府的日子比起去年稍微有些改善,大量的商贾都开始往新天京的城镇迁移,留下不少土地。

农民流民们在空下的土地里种植,收获了自己的粮食。

越国郑秀的身份现在极其尴尬。越国岛民逐渐对这位主子失去耐心,有条件的开始坐船去往外海,没条件的已经迁移去别的国家。

最次的国度,石国府都有人去,就是不留在越国。

越国面临大量农民的流失,连军队都快解散。要不是南域时不时运粮维持越国军队,也许越国早没军队了。

这一天,谢兵被谢铭撤回边境回防。打算再派另一批人继续防守。

然而还未来得及换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