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话(第3/12页)

  楚言优越于她们的地方,不是比她们完美可爱,更不是比她们美丽,而是现代社会和教育赋予她的自信独立。她绝不认为自己比任何一个男人低下,才华能力胆量更是胜过文中许多男人,因此,没有一个男性能够或者敢于俯视于她。

  二十一世纪的女性并没有任何权力轻视过去时代的女性。美国立国时,宪法规定人人都有参政权,但这个人人却是仅指男人(女人不是人?)。我们今天的就业权投票权参政权等等,都不是另一个性别的恩赐,而是一代一代的女性不懈争取,甚至付出血的代价,取得的胜利果实。新中国成立之初,宪法就规定男女平等,但是,如果没有世界大气候的变化趋势,我们会不会还在缠小脚?我不是女权主义者,更不是大女子主义者,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一切,直到某一天,意外地在一家博物馆看见不大的三面墙的黑白照片和文字介绍,我落泪了。那一日,我知道了感恩。遗憾的是,我甚至记不得那是哪里的哪一家博物馆。

  所以,在文中,我写了一群似乎游离于主线情节之外的女子,身份低微,容貌普通,境遇堪怜,努力地活得有尊严。

  *******

  说阿哥们之前,先要说说他们的“出处”——康熙。

  不敢评价康熙的历史功绩,因为不知道帝王之伟大的标准。把统治进行的最有效最彻底?称他为“千古一帝”倒是没错。在位最久,幼年即位,基本上是在皇帝的宝座上长大的。什么也没做,仅仅出了一次天花,皇位就落到了他身上。我完全不相信他能切身地了解和体会他的儿子们的“苦痛”。他是“天命所归”,基因优秀,怎么会生出一窝的“孽子”“逆子”!?晚年老头心中充满愤怒和失望,对儿子的,对臣子的,也许还有对命运的。其实,一切的根子都在他身上。

  康熙是想做个好父亲的。父母之爱的缺失大概一直是他心头无法弥补的一个遗憾。登基后康熙是由孝庄扶持着长大的。我对皇帝养成史不大感兴趣,想的是其他一些问题。不知孝庄更多地是把康熙当作孙子疼爱着,还是把他当作手中第二个小皇帝拨拉着?

  康熙无疑敬爱着孝庄,这种敬爱是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敬畏?假使有个象唐朝那个袁天罡一样“察天命”的道士出现,指着他某个妃子或者儿媳妇说:此女能够成为“孝庄二世”,在将来的某时辅佐幼帝定国安邦,康熙会是什么反应?会不会因为对孝庄的感激和慕孺之情,从此对此女另眼相看,加以培养?还是,立刻把道士推出去砍了,再找个机会不露痕迹地除去此女?顺便问问,孝庄本人又能不能容忍第二个“孝庄”出现的可能?

  我的感觉是,孝庄的出现是个偶然中的偶然,慈禧的出现倒有某种必然。弓马上衰退之后,八旗男人的绝大部分就只会混吃等死,汉人蒙人都被压得死死的,就只有八旗里的女人能够夺他们的权。

  康熙想做一个好父亲,可惜既没有榜样,又得不到指导,也只能摸石头看看能不能过河了。在太子身上花的心血和精神最多,太子也就成了一个失败的试验品。

  据说,把人推进一个完全黑暗的陌生的空旷房间,这个人会摸索着找墙壁,摸到房间的边界才会开始有安心感。做父母的,从婴儿期开始,要为孩子做的一件事就是set limits。小孩则通过pus limits,并且测试父母的反应来得到安全感,学习social skills,体会父母的爱,慢慢融入家庭融入社会。无尽的溺爱和纵容,不但宠坏了孩子,惯出许多坏习惯,也使孩子缺少安全感和自信心,无法与人相处。严重的,有些人终身走不出幼年时的阴影,做出各种各样的恶劣行为,挑战父母,寻找boundary。感觉上,太子就是这个理论的反面案例。

  一般的小孩,即使父母不称职,还有祖父母叔伯等其他长辈,以及老师,据说,只要能得到一个成人的全心的爱和近距离的关心,加上适当的指导,孩子就可以心理正常地长大。可太子的教育完全取决于康熙,可怜的孩子,甚至没有母亲。

  他的种种恶行一方面是对父亲的试探,另一方面也是对父亲的反抗。因为康熙在宠爱他的同时,为了自己的帝位安稳,也在压制他打击他。兄弟们又因为他超然的地位和得到的太多父爱,对他虎视眈眈,心存仇恨。兄弟多,老爹只有一个,僧多粥少,皇家的sibling rivalry也比普通人家厉害。在孤独和茫然中长大,承受着各方面的种种压力,心灵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避难的港湾,天长日久,任何人都会受不了。太子的生长过程和康熙对他的管教方式注定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处理能力都非常糟糕,EQ很低。这么个人,在那么个环境下,走向疯狂,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