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3/4页)

两江总督一职,无疑是这段时间各方争夺的重点。

司徒硫想了半日,也觉得这种可能性最大,便道:“派人散出消息,说荣国公世子贾赦不孝不悌,荣国公停灵未满,提前下江南,不肯亲自护送老父灵枢。”

自陈御史之死一事后,司徒硫确然收敛了。若是以前,这等人必然是派人参贾赦一本,但是现在司徒硫只是选择让人散播舆论。

这一个多月以来,贾赦得罪的人可不少,只要消息出去,指不定就有御史弹劾,根本无需自己亲自安排。

江怀寿应是。

贾代善停灵期满,贾赦确然应该亲自扶灵,一路撒着纸钱南下。但是人都死了,再注重那些仪式又有何用?贾赦以先行南下安排下葬诸事为由,大大方方的带着人走了,根本没打算隐瞒谁。

而贾政得了贾赦要提前南下的消息,却提出要扶灵回乡。

自那日将贾政赶入马棚,贾赦便再也没见贾政。贾政这人极爱面子,孝期饮酒的事被贾赦揭开,便想着如何挽回,是以十分留心贾赦这边的动向。

虽然荣国府内门房皆换了贾赦的人,贾政、贾母等人都不能轻易出门,但是荣国府范围内是可以随意走动的。得知贾赦准备扶灵南下的事,贾政就直接拦了贾赦要求亲自送葬。因担心贾赦拒绝,贾政还特地拉上了贾母。

贾赦瞧了一眼贾政,只告知他自己想好,并没有阻拦。

贾政为了极力显示自己孝顺,不但一口应承亲自送父亲最后一程,还要拉上贾珠和贾宝玉。

按规矩,家中长辈下葬,孝子贤孙不但都要送最后一程,还要在合穴之后亲自捧上一捧土。但像贾家这样扶灵千里回乡安葬的,并未严格按照规矩执行。都是在过身地停灵期满,择代表将灵枢送回祖坟安葬即可。否则像荣国府这样的人家,在京城的便有八房人,浩浩荡荡多少人南下?

但是贾政强烈要求,贾赦也没拦着人尽孝。就贾政那个毫无担当的怂包,派人看着点儿就行了,给他十个胆子他都搞不出什么事情来。

甚至贾赦还好心提醒了一句贾珠身体不好,贾宝玉年纪小,孝顺祖父的事情,只要有心就行了,不必旅途劳顿。

可是贾政觉得自己受王氏连累,现在一无所有的,通灵宝玉之事又是因贾宝玉出生时惹出来的,为了宝玉的名声也要带着他走这一趟;至于贾珠,那是荣国府的嫡长孙,更应该去。

当年贾瑚死意外死了,张氏一急之下动了胎气,难产生下贾琏。因贾瑚之死闹得不可开交,后来成了宁荣二府的禁忌,谁都不许提贾瑚这个人。甚至贾琏都不清楚自己有个嫡亲兄长的事,琏二爷这个称呼便被默认是排在贾珠之后序齿。

在贾赦穿越过来之前,满府下人都叫着珠大爷,琏二爷。后来贾赦改了规矩,东大院的人都称贾琏为大爷,现在整顿家风之后更是全荣国府都改了口;但是贾政依然觉得贾珠才是荣国府的嫡长孙。

贾赦根本没空跟贾政纠缠,见提醒贾政不听也懒得理会,当日便收拾包袱,在闭城门之前带着盛泽并几个账房出了城。

贾赦一行亦是披星戴月,但因这一行并非全是探子出身的退伍兵士,考虑到那几个账房的身体承受力,虽是赶路也没到不眠不休的地步。

便是如此,数日之后贾赦一行也到了扬州。那时候乔槐已经到了扬州三日,林如海看完贾赦送来的账本,正带着满御史衙门的小吏们重新盘账呢。

古时候记账皆是用文字,盘查不但极不方便,还容易出错。

而贾赦之所以能那么快查清荣国府的一笔烂账,乃是借用了后世的电子表格记账法。

当然,为了避免引人起疑,表格中的数字依旧用的中文,但是即便如此,,表格记账也明晰清楚,盘查起来也快多了,而且若是出错也好检查。本来贾赦为了避免惹麻烦,只在荣国府用了新账本。

但得知户部尚书剑指林如海之后,贾赦却有了新的打算。

林如海是谁?那是张修的得意门生,贾赦的天然盟友。就算没有亲妹夫这档关系,贾赦也不能坐视周骏誉砍自己的盟友啊。所以,贾赦当日就派乔槐先行,送账本南下。

林家收到账本后,贾敏翻了一翻,就知道大哥为什么执意要拿下王氏了,不然荣国府都被她搬空了。而林如海之翻了一遍,便觉如此记账之法大有可以借鉴之处啊。

彼时南下巡按的官员已经到了江南,现在先紧着审问叛逃的王家船队和被谢昊堂控制的甄家、王家族人;而后还要查抄甄家、王家等乱党大户,可有得巡按团忙的。

但是林如海也知道,这次皇上派了如此庞大的巡按团南下,是要彻底整顿江南吏治了,盐政衙门的旧账也会彻查。只是现在有更要紧的事,巡按团暂时顾不上自己这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