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2/4页)

贾赦唇角微扬:“老辣是够老辣的,一出手就想要林如海的命呐。若是哪日我夺他个尚书之位,不算过分吧?”

这语气真够大的了,一部尚书的任免是朝堂大事,贾赦一个守孝中的世子,便是再有能耐,贾敬也想不到贾赦能有什么办法夺了周骏誉的尚书位。除非有朝一日司徒硫也如司徒岩一样起兵。

但是贾敬也没直接质疑贾赦的话。自己被一块通灵宝玉压在兵部侍郎位上五年,人家贾赦一出手,自己不就做了京营节度使了么?

“赦兄弟有什么计划么?是否需要我配合?”贾敬问。

贾赦依旧随手翻着那本谱子:“现在想法尚未成熟,若有要敬大哥出手的地方,我必不客气。这等事向来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尚且需要等一个时机。”

说到这里,贾赦突然一顿,问:“敬大哥说皇上已经派使臣南下颁旨,收回谢昊堂的兵权,却并没有下旨诏林妹夫回京?”

贾敬点了点头。其实这一点,纳闷的并非贾敬一人。苏丞相作为提出诏林如海回京述职的人,也纳闷皇上为何没答应。

致和帝自然有自己的想法,贾赦没多揣测,不过林如海留在江南更好,这不正是自己需要的时机么?

贾赦有几分懒散的道:“看来是天意觉得周尚书德不配位,该告老了。”

不知道为什么,贾敬总觉得这话凉飕飕的,庆幸幸好贾赦是自己的盟友而非对手:“赦兄弟接下来是有什么打算?”

贾赦轻轻掀了一下眼皮,却有些答非所问:“我尚在孝中,除了扶灵回乡,还能做什么?家父停灵日期将满,我准备即日启程了。琏儿等几个留在京城,还请敬大哥和大嫂多费心。”

贾敬已经打了主意让贾蓉也跟着贾琏他们一起学骑射,便一口应承道:“这没什么,原是我要劳烦赦兄弟物色的先生多带一名弟子了。”

贾赦现在给几个孩子请的骑射师父就是贾代善留下的人,多安排一个学生自然没什么难度。况且贾敬夫妻并非不知礼的人,也一定会准备一份束脩。除了需要交代贾琏、迎春几句等自己南下后,要听贾敬大伯夫妻吩咐,其他都是一句话的事。

贾代善的七七四十九日停灵尚有几日未满,贾赦这个时候准备南下的事,自然是有所打算的。不过贾赦自己不打算说,贾敬也没多问。倒不是贾赦有意相瞒,实在是此事需要林如海的配合,贾赦现在尚无把握。

因贾赦要南下,兄弟两个在书房商议半日,将接下来一段时间朝堂上有可能商议的几件大事推演梳理了一遍,又分不同的可能性分别商议了应对措施。

贾敬才学出众,又擅弈,自然懂得走一看十的道理。但是贾敬自己也得承认,如果自己能够做到走一步看十步,贾赦则能做到走一步看百步。

身负才学之人多少有几分气傲,但是和贾赦比起来,贾敬觉得自己只能算不笨。

然而把应急预案做充分一些对贾赦而言只是基本要求,无限游戏里天天都是生死一线,忽略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丢命。这种用命逼出来的能力确实不是谁都能有的。

和贾敬商议停当,贾赦便忙开了,先取了前些时候荣国府查账的账本,依旧是命乔槐护送南下交给林如海。而自己则吩咐林之孝安排送葬队伍,待得贾代善停灵期满,即刻启程扶灵南下。安排停当后,贾赦就带着人先南下了。

别看贾赦真的仿佛天天在家守孝一般,硫亲王府却一刻也不敢放松对荣国府的监视。

贾赦前脚启程,后脚司徒硫就知晓了。

“贾代善停灵期未满,贾赦先下江南,本王总觉得这厮憋这坏水儿。”司徒硫握着一封信报道。

现在司徒硫的书房又只剩下江怀寿一个谋士,江怀寿眉头也皱成了一个川字:“属下左思右想,也不确定贾赦此时南下的用意。江南官场此次必然地动山摇,但是真正的要职争夺却在京城。原本属下以为贾赦会拖着不肯南下,谁知他却提前走了。”

司徒硫道:“外祖父那边传来消息说今日在上书房商议了调谁回京述职的事,难道贾敬听出来外公想借刀杀人,所以贾赦南下保护林如海了?”

江怀寿实在猜不透贾赦怎么想的,只能尽可能多的提出可能性,至于采不采纳则在司徒硫自己:“属下觉得也有可能贾赦此举乃是以退为进,向皇上摆明荣国府无意两江总督之位。荣国府便是在此次平定岩亲王叛乱中立了功,也是被写在江南护官符上的人家,若是贾赦留在京城力争,两江总督一职必定和平安州系出身的武将无缘。若是贾赦退步抽身,表现出无此野心,说不定皇上反而将两江总督一职给平安州系出身将领。”

毕竟平安州一系于致和帝而言,不止是从龙之功,甚至可以说是救命之恩,司徒硫二人议事,向来会致和帝对平安州的感情因素考虑在内。而自司徒岩被捉拿那一刻开始,政局的重点便不是如何处置司徒岩,而是如何瓜分司徒岩一系倒台之后留下的权利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