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2/3页)

所以现在政府也在努力的搞这方面的宣传工作,通过报纸、电影等等方式告诉女性们,你们行的,要相信自己,你们可以成为工人、教师、学者、科学家,智力这玩意和性别真没关系。

在《神探伊利亚》中登场的达莉娅聪慧机敏,反应力极快,和男律师进行辩论时丝毫不落下风,在辩论结束后,又安慰自己负责的被告米拉,坚定地告诉她,自己会维护她活下去的权利,这是一个十分正面的形象。

达莉娅本人提出的保留一条生命或许也会连带着保留更多真相的辩护理念,也让阅读这个故事的读者陷入深思。

张素商本人是反对废死的,他认为死亡是对于犯罪者的一大威慑,但对于死刑这项利器,慎重使用也是必然的,他自己写这些故事也只是为了糊口,写完以后就继续练波比跳了。

但在1926年,这样一篇看似搞笑实际上暗含了许多先进思想的小说,却是能引发思想地震的,于是《神探伊利亚》就这么被官方报纸转载了,而且还是订阅量相当大的俄罗斯月报。

在这篇文章的下方,是一段长长的赞美。

【我很高兴在晚饭前阅读了圣彼得堡早报连载的小说《神探伊利亚》,最初我只是将之作为娱乐读物,可是渐渐地,我无法抑制的沉浸在故事里,我的两个女儿都已经上学了,她们为了达莉娅律师这个角色兴奋得大半晚睡不着觉,我的小女儿柳德米拉发誓她以后一定要成为一名律师,我为她感到骄傲……】

稀里糊涂就成了妇女解放运动旗帜之一的秋卡挠头,但有报纸转载他的文章,就意味着会有额外的稿酬入账,圣彼得堡早报也提出要给他继续涨稿费,这都是好事。

过了一阵,张素商一身汗的跑了回来,手里还提着冰鞋,看起来还滑过冰,肩扛一个大袋子,阿列克谢探头一看,里面全是袜子,还是那种很温暖的厚棉袜。

张素商对他咧嘴一笑,摸出十双袜子塞过去:“来来来,我涨稿费了,你收下这个,咱们一起高兴。”

阿列克谢接住满怀的袜子,有些不知所措:“哦,谢谢。”

这还是母亲去世以后,第一次有人给他买袜子呢……

张素商又跑到壁炉边,看着里面滚着的牛奶吸了口气,浓郁的奶香进入鼻翼,啊,真不愧是附近农场自己产的新鲜牛奶,这味儿太香了。

他乐呵呵的从背包里拿出一包新买的饼干,和阿列克谢一人一半,放牛奶里泡着吃,虽然只是简单的鸡蛋饼干,连个坚果仁都没有,但黄油放得足,吃起来便松软香甜,和牛奶是绝配。

阿列克谢问他:“我今天上午去老师那里算数据,你呢?”

张素商满嘴食物,含含糊糊的回道:“我去朋友那里送袜子。”

张素商一口气买了五十双袜子,他和阿列克谢各拿十双,还有三十双则用袋子装好,被张素商送到了蒋静湖、伍夜明、李源的宿舍中。

他早就发现了,和他一起来留学的三位同学十分节省,袜子破了洞也舍不得买新的,但就俄罗斯这天气,穿破洞袜子也太挑战抗寒能力了点。

收到他送过去的袜子时,这三位好同学心中高兴又感动,却怎么也不肯收。

伍夜明是三人里年纪最大的,他直接将袜子塞张素商手里:“秋璞,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但你也不容易,这么多棉袜肯定价格不菲,你赶紧去退了,买点好吃的补补。”

说完,他扫了一眼张素商的腰。

秋璞原本膀大腰圆,现在却变得这么细,日子一定过得清苦。

李源过来关切的问:“你这些日子不肯多吃,就是为了省钱买袜子吗?没必要,实在没必要!人是铁饭是钢,委屈哪里都不能委屈了胃啊!”

张素商内心赞同李源后半段话,面上却哭笑不得:“我真不困难,我瘦是因为我在运动,还有,我的经济状态很好,我有稿费的!”

蒋静湖、伍夜明和李源异口同声的叫道:“稿费?”

张素商认真点头:“是啊,你们也知道我和家里断了关系,自然要自己赚点钱才好继续在这边上学,而且我俄语很好,所以我就用秋卡这个笔名写了一篇小说……”

伍夜明打断张素商的话:“等等,你用秋卡这个笔名写小说?”

张素商点头:“是呀、”

李源连忙转身,在堆满了书本的床上翻了一通,他的床不大,装了这些书后,晚上怕是只能蜷缩着睡,过了一阵,他拿出一叠报纸,跑张素商面前展开。

“可是这篇《神探伊利亚》?”问这话时,李源满心不敢相信,语气也有些犹豫,他有大量阅读报纸书刊的习惯,好进一步熟悉俄语,而《神探伊利亚》正红得发紫,实在令他无法想象这个故事出自自己的同胞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