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2/4页)

现在陛下和世家们因为均田的的事情,都已经斗成了乌眼青。满朝的世家旧贵都想要抓太子和陛下的把柄。

若是这个节骨眼,皇后再提这么非分的要求,陛下定然不会答应,这对积年恩怨的夫妻再吵,宗氏毫无优势可言,只能再去佛堂吃斋。

不过她作为儿媳妇,有些话也只能点到为止,听不听,全在自己了。

那日落云和韩瑶走后,盛妈妈拿了几件衣服,问皇后,下午召见宗家老爷时,皇后打算穿哪件。

宗皇后心烦意乱地搓了搓手里的那串佛珠子,想想儿媳妇方才说过的话,最后厌烦得挥了挥手道:“让宫人去传话,就说我在佛堂里染了风寒,有些病沉,不宜见客,让他们且先回去,何时能见了,我再宣召他们!”

盛妈妈一听,迟疑道:“这……不太好吧?宗老爷可是等您甚久,好不容易等到了您出佛堂,听宗家大爷的话,他老人家最近思女心切,身子骨也不大好了……”

宗皇后一瞪眼:“你也知我刚出佛堂,难道还要陪我再进去?让你传话,你就快些,哪里有那么多废话!”

看宗皇后动怒,盛妈妈不敢再言,可惜她收了那宗家父子几十两银子的好处,看来这次是帮衬着说不上话了。

宗皇后看盛妈妈低头退下后,望着窗外的瑟瑟落叶,又是幽幽叹气:“还是梁州好,想见谁就见谁……”

而落云敲打宗皇后的这番话,也被韩瑶传话,让陛下辗转知道了。

他正跟刚刚从乡下折返回宫的韩临风一起下棋。

陛下放下一枚棋子,语气闲适地说道:“宗家拖家带口地来讨赏,朕原本还头痛你母亲又要因为宗家的破事来跟我闹,没想到被你媳妇轻飘飘的几句话就给劝回去了。”

韩临风也微笑回道:“哪里是落云的功劳,明明是父皇龙威厚重,母后自然也得顾忌到您的想法。”

韩毅摆了摆手,怅然道:“其实我也知道一直以来,亏欠着你母亲太多。她一个京城的娇贵女子,嫁到梁州那个穷地方,心里能不委屈吗?那日见她从佛堂出来跟我请安时,脸上似乎清减了许多,结发夫妻一场,我心里也不好受。只要她懂进退,难道朕会故意给她苦日子?好歹她也为朕添了一双儿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自从入京以后,韩毅的后宫平添了无数佳丽。他虽然有虚以委蛇,安抚世家之意,但男人本色,他也着实沉迷在花丛间许久。

只是起初的新鲜过后,便是感受到放纵后的空虚了。看着一个个娇艳年轻的女子,却可以面不改色地对他这个已过中年之人,述说着相思倾慕之情,听着虽然顺耳,却总有些违和感。

韩毅跟从小养在宫里的那些皇储不同,没有从娘胎里带出的自信,认定天下美人皆爱自己。

他是从低处一路爬上来的,也清楚自己的斤两,看得懂人情世故。虽然享受着佳人娇媚,可也清楚这些美人心里想着什么,不过是爱慕着“陛下”的头衔,为自己的家族讨些好处罢了。

与这些刻意的讨好奉承相比,发妻有时候不过脑子的刻薄直白之言,都带了几分不做作的真诚。

正是明白这点,陛下私下里吩咐了大内总管,这些幸过的女子都赐下了避孕的汤药。

他的子嗣是不多,但也还算成才。

韩毅可也不想给自己大儿子增添以后登基的难度。至于小儿子的婚事,他也敲定了,迎娶的并不是世子女子,而是朝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翰林郑伯逸大人的小孙女。

此女在宫宴上时,他曾见过,为人谦和而且会藏拙,明明才情诗句都在其他女子之上,却故意留些破绽,不去压低别人彰显自己。

他那小儿子的才学就是半瓶水,晃个不停,给他许配个真正的才女,才能让自己看清自己的斤两。

韩逍对陛下的安排不置可否,自从他成为皇子之后,周围称赞他才学的人突然增加了不少,就连他自印的诗集也在京城的书局里开始连夜刻版加印,一时间成为比肩前朝诗人的大热之作。

听闻自己的未婚妻是他一直敬仰的大儒郑伯逸的孙女后,小皇子对于郑小姐的长相勉强点头表示还行,这门亲事便定了下来。

此后,小皇子跟郑小姐在茶会上相见时,还特意带了自己的诗集交给郑小姐雅正。

郑小姐为人谦和,不好评判皇子的大作,便将那诗集交给自己的祖父看看。

结果郑伯逸老先生压根不给皇子面子,拿起给门生批注文章的小楷笔,刷刷几大笔,将那蹩脚诗集里讲引经据典的错误,还有诗句不通畅之处全都圈出来了。

末了,老先生语重心长在最后一页叮嘱小皇子,万万不可在众人的称赞里迷失本心,在求学的道路上,他还没摸着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