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4/4页)

当马车终于入了京城时,老皇帝颤抖着手,撩开车帘往外望去,昔日熟悉的京城长街,已经满目疮痍。老皇帝看了一会,又颤巍巍地将帘子放了下来。身为帝王,却看到治下繁华的京城竟然如此衰败,这种羞愧之情,足以击垮一个垂暮老者。

等到回宫的时候,就是对东平王等一众藩王的治罪处决。

下令处死的圣旨虽然是魏惠帝下的,可是人的脑袋却都是韩临风派人砍下的。

老皇帝也被抬来观刑,除此之外,还有宫里的皇子公主们。在看到斩落到第五个人头的时候,那些皇子里有些胆小的,竟然放声嚎啕大哭,吓得尿了裤子……

陛下也便闭了眼,无力地摇了摇手——罢了,罢了!他不是好帝王,也不是个好丈夫,可是他从始至终都是想要维护自己的儿女们,做个称职的父王……

那日回宫之后,魏惠帝终于下定了决心,主动宣了北镇王前来陪他下了一盘棋。

这盘棋,步步都是讨价还价,句句都是试探人心。

最后魏惠帝决定做个识时务者,为了自己余下的子孙试着讨要一个出路,免得他们的人头也掉落在午门的血泊里,也算为残破不堪的韩氏江山寻个铁腕有力的帝王。

这样一来,与其等人架空争抢,不如主动将帝王主动禅让,换来韩家父子对他余下儿子的优待。就算将来,他们也如当初北镇王府一般发配到边疆僻壤,也比被血染长街,身首异处要强。

不过魏惠帝的这番心路历程显然不被臣子们理解。

他将烂摊子甩给了北镇王父子后,便由着太监搀扶着施施然离去。而殿内的群臣立刻沸腾,看那架势似乎要吵翻天。

北镇王看了看儿子,韩临风却是悠闲看着这群吵得脸红脖子粗的群臣,突然拍了拍手掌,一队满身铠甲的勇士便捧刀纷纷立在了殿堂之上。

鲁国公瞪眼道:“你……你想做什么?难道是要弑杀臣子在这太极殿上?”

韩临风说道:“我父王为人谦卑,对于陛下禅让帝位的决定也是诚惶诚恐。但君王之命,怎好违背?既然陛下圣心已决,诸位也听得清楚明白,那么父王只能承受君恩,挑起大魏万里山河。可我观诸位,对于陛下的圣意似乎颇有微词,大有越俎代庖,替万岁下旨的意思。这与东平王私制龙袍,公然僭越皇权何异?难道你们当陛下的圣旨是乡间里长的话,可以让村夫们家长里短,当面驳斥吗?此乃太极殿,胆敢冒犯圣意,大逆不道者,下场当如此!”

说话间,韩临风伸手抽出了一旁侍卫佩刀,朝着殿堂上雕刻着犼兽的廊柱投掷过去。

只听咔嚓一声,那镇殿之用的犼首头颅已经被斩落下来,滚在了鲁国公他们的脚边。

就在众人被昔日纨绔突然显露的一手完全震慑住,满堂安静的时候,韩临风又对一旁的史官道:“如再有出声反对陛下圣旨者,当标注他的忤逆罪行,姓名,卒年。”

史官不解道:“卒年?”

韩临风冷声道:“自然是此时此刻,难道还要留着逆臣过夜吗?”

史官微微缩了缩脖子,赶紧点头表示明白,然后转头目光扫视殿内一帮臣子。

方才他们还大呼小叫,群情激愤。可是现在全是被掐了脖子的鹌鹑,都默不作声了。

毕竟人家韩氏父子并没有软禁陛下,行了逼宫的苟且,而是陛下召集群臣,亲口宣布的禅让。

跟其他藩王相比,这北镇一支可是圣德先帝正宗一脉。若是当年没有丘台山被围之事,这万里河山可都是人家的啊!

魏惠帝说归还朝政,这等佳话堪比孔融让梨,完全可是载入史册,名垂千古。

他们现在人在殿上,便是板上的鱼肉,此时若再叫嚣,就算丢了脑袋,也只能在史书留下忤逆圣意的骂名。

大殿内的惊天之变,很快就随着陛下亲笔诏书的下达,传遍了京城各个府宅子了。

曾经在茂林县城里,帮着方锦书去嘲讽苏落云的那些夫人们,全都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