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第3/4页)

不过在船进船出很繁忙的港口,便于航线管理防止小船乱窜乱撞,而且繁忙港口船多的话,也不是每条船都带罗盘的。大汉这边目前民船就没有罗盘,都是朝廷的官方船队,或者糜竺这些家族,才掌握了罗盘。

不管怎么说,周瑜提供的这条经验,对于港口建设和管理是有好处的,可以提高航行秩序和效率。

李素将来如果要新建全国枢纽级的大海港,要在港外造灯塔,可以考虑把波利尼西亚人的篝火术升级一下,结合大汉的工程施工能力,造个小奇观,弄个两圈式的同心轴灯塔。

比如就在长江口海岛上立个灯塔,施工的时候就在外圈塔上标注好“去耽罗岛航向几度,去对马岛航向几度、去邪马台航向几度,去熊袭航向几度,去流虬航向几度,去夷洲航向几度”,

全部明明白白,哪天有去哪儿的船队出发,就点对应角度的小篝火,跟主篝火连线定向。从长江口出发,一千到一千五百里范围内,刚好可以直航北起三韩、南至夷洲、东到倭国的180度扇面岛链。

……

定航向定纬度的蛮夷经验全部介绍完,最后只有一条港口灯塔建设经验算是全盘用上,其他都只是小修小补、诸葛亮本就比他更专精。

这个结果,让周瑜把最后的尊严赌在了“远洋找岛”的秘法上。

当天因为已经讲得很多了,时间也晚了,周瑜就回去休息几天,准备一下,充分整理归纳,想下次再找回面子。

几天之后,一群人继续开会讨论,周瑜终于把他的得意之法拿了出来:

“……夷洲蛮子远洋观云找岛的办法,主要分成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晴朗少云的日子,利用海风湿气到了陆上后,会升腾凝聚为雨云的特征,在远海瞭望寻找雨云。一旦看到其他各处万里无云,而某处有云,那多半是下面有岛。

如此,寻常以目力瞭望陆地,或许得接近到距岛三四十里才能看见,而云层极高,百里外都能看见。若是火山之岛,云层最远能在三百里外看见,茫茫大洋上错过岛的几率便大大降低。

其次,若是阴天,天上到处都多云雨,难以分辨哪些是岛云哪些是海云。哪些蛮夷还会目测计算云飘动的快慢来判断。

他们千百年来总结,云在海上遇风飘动更快,在岛上飘动更慢,因为风力会被陆地所阻,从全力横吹改为部分上下乱流。

所以,全面多云的天,找到飘云忽慢忽快的破绽,凡是发生慢而复快的地方,多半是下面有大岛。如此,还是跟上一步一样,可以把‘船靠近海岛四十里才能不错过岛’,扩大到‘船只要靠近岛两三百里内,就能不错过岛’,搜索精准度大增。”

这个心得,随便找个波里尼西亚领航员来,估计都是说不清的。这也是周瑜总结了他数年来跟那些南岛航海本能高手切磋的经验,凝练而成。

李素这边,组织涉及航海的文武跟周瑜切磋,也有些日子了,今天总算拿出了一条足以镇住所有人的干货。

毕竟,诸葛亮会观星,但他也不擅长看海云。

诸葛亮最多只是看云知道天气会晴还是下雨、会不会有大风,具体“云在海陆上方的运动轨迹快慢变化”这些细微末节的经验,对诸葛亮都算触及知识盲区了。

“没想到这周瑜也是水军天才,这么多天切磋下来,居然真有一条连我都完全不懂的经验……看来不能轻视任何蛮族呐,蛮夷之中也有我们汉人完全不懂的高深莫测秘技。”

诸葛亮内心由衷地暗暗叹服。

“说了这么多天,之前都是略有小补,只有今天这条,值得封侯。”连丞相李素都不由赞叹,因为他完全知道这个经验,对于将来在太平洋上跨岛前进,有多么重要。

周瑜被李素夸赞,总算松了口气,愈发精神振奋,把所有细节和盘托出。

他仔细地介绍那些南岛民族还能如何通过看云的下表面反射的光线颜色,来判断云下面的岛是什么地质结构。

比如有树林丛林、淡水丰富的大型海岛,一般云的下表面都是带绿色的。如果云偏黑,下面就是光秃秃的岩质火山岛。

如果云偏蓝微黄,下面可能是珊瑚礁岛,那也很难得到野生植物和野兽肉类的补给,最多指望能得到一些椰子……

李素难得地亲自做笔记,把这些对大汉民族开拓大海至关重要的经验,全部记录下来。见丞相都亲笔做笔记了,诸葛亮以下的人当然更要详尽学习。

把这些细节全部说完后,周瑜最后才提到怎么看海中鱼群洄游、海鸟寻觅陆地,来帮助海船找到未知海域里的岛。

周瑜提到夷洲蛮夷有少量擅长航海的部族的酋长,养过一种珍贵的海鸟,飞行极快,视力极好,而且有极强的海岛线索观测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