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诸葛亮出仕(第3/3页)

按照汉制,太史令是太常卿以下的正六百石官员,跟博士祭酒平级,一起掌管朝廷的修史、典籍等职责,太史令也要管天文历法灾异祥瑞等等“天意”。

太史令下属还有灵台丞,则是专门分管太史那些天文工作,类似于后来唐宋明的“钦天监/司天监”。

不过灵台丞级别太低了,李素故意设了一个“灵台令”,从太史令里拆分出来,这样就可以把级别做到比六百石。

相当于从太史这个“司”下面的“处”,提拔为一个独立的“副司级办公室”。

诸葛亮也知道,李素让他继续学习天文地理,那肯定都是小事,就算这个工作干不了几年,只是让他历练学习当京官,也不会那么简单的,估计后面加塞的私货才是关键。

所以诸葛亮也很上道地问:“愿闻其余——那些加进去的工作,才是重点吧?”

李素:“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没错。我准备上奏朝廷,给这个灵台令增加一项职权,那就是成立一个朝廷官办出钱的出版机构,负责审核民间哪些书籍、言论应当被推广,但因为不好卖,商人不愿意刻印,那就官方出钱雕版印刷。

未来,也好作为一项对希望著书立说、立德立言以传万世的儒臣的约束奖惩机制——凡是所言所著有如《殿兴有福论》一样有利于社稷,或是《农政要术》这般有利于民的,哪怕不挣钱,朝廷负责出雕版的钱,帮他们的著作名扬千秋。

这样,也好激励官员与大儒勤于著作、效忠朝廷。毕竟光靠我和有限几个有良知的鸿儒著述还是太少了,如今雕版一卷书成本也要数十万钱,穷儒出不起,但写得好朝廷就让他们刊印天下。

另一方面,这活儿也不重,只要你清廉,别想着以权谋私、以决定谁的书能千秋传颂为交换收受那些想留名的文官的财物,那你就没什么好怕犯错的。我这也是看重你品性不错,而且家里有钱犯不着这样,别让我失望。

最后么,让你提前出仕,做这份工作,也是考虑到你游学未竟。做了灵台令,就得增广见闻,把天下的书都读了,才知道哪些书值得刊印,哪些书是‘老生常谈、前人之述备矣’。”

李素让诸葛亮“以审代读”,用编辑和文化部门审核人员的眼光去读书,逼着他增加阅读广度,也是为了诸葛亮的成长好,而且诸葛亮读书喜欢博而不精、不求甚解,读书非常快,给他这个审核工作,新书不够就让他先从蔡邕抢救下来的兰台藏书里筛选,把哪些古书值得刻印哪些不值得,都做个价值判断归并。

说白了,这份工作有点类似后世的文化审核部门,乃至某某总局或者新闻出版领域的某某署,能做这活儿对于一个还在成长期的天才,是最好的学业向事业的过渡,说不定当两三年这种闲差官,带着问题去事上练,比自己闭门读书七八年收获还大。

诸葛亮也是深为感动,李师帮他量身定做了这么贴切的一个官职,来作为他茂才入仕的起点,虽然只是比六百石,但已经让他跃跃欲试了。

读书还有俸禄拿,还有名师可以请教切磋,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