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2/3页)

邱老:……

像这种古玩店不是平时客流很少么?

怎么现在这么多人!

他来了三次,愣是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进门。

作为S市前任博物馆馆长,知名的鉴定专家,他总不能和别人一样在后面排队吧?

这太有失身份了。

再者,珍宝阁的生意这么好,掌柜肯定不会放人。

罢了,他还是等年后吧。

**

此时距离过年还有一周,从去年2月份到现在,云舟来珍宝阁实习马上一整年了。

这一年,青年的成长飞速。

鉴定了数以千计的古玩,可以说什么稀奇古怪的物件都上手瞧过了;造假手段也是一样,市面上出现的全都见识过了。

其实见多了就能明白,为什么很多专家不用那些专业的鉴赏工具便能很快得出结论。

因为太熟悉了,只要不是高仿,作假手段一目了然,根本用不上那些器具。

除此之外,对杂项、古籍等以往略显薄弱的品类,也在不断的接触和杜老爷子的教导下变得更为专业。

加上本身理论基础很扎实,目前还没有打过眼,相信以后更不会。

很多嫉妒珍宝阁生意兴隆的同行,每天都在期盼青年因为鉴定失误而被别人闹上门来,名声扫地。

可惜他们等了一年也没有等到,反而看到自家门店拼命拉拢都拉拢不来的贵客接连上门,态度客气不说,一出手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眼都不眨一下。

同行嫉妒得眼珠子都红了。

什么‘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珍宝阁这TMD是天天开张啊!

他们才是真的开不了张,只能骗骗刚入行的新手和不懂古玩的老外,都快倒闭了。

不知不觉间,云舟被人们冠以‘鉴定专家’的名号,再无人敢小瞧这个年仅22岁的青年。

尤其他现在鉴定能力强、还不收费,从不摆专家的架子,众人自然喜欢找他鉴定。

与此同时,他瓷器修复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各个收藏家那里见到了不少从未见过的器型和种类。

而且每件瓷器需要修补的部分各不相同,难度大小不一,能够更加灵活的运用修复手段,效率也提高了近一倍。

云舟每接触一件新的瓷器都会将材料配置和修复的难点记下,这样下次遇到类似的便轻松了很多,不必再费尽心思研究。

加上冯大师对他的指导,关于瓷器修复的笔记已经记了厚厚的五本,按照年代、釉色、纹饰等划分得十分细致,连冯大师看了都惊叹不已。

他忍不住想到,若是他之前留下了手稿,是不是这项技艺便不会失传?

可是华国的传统手艺向来都是口口相传,从来不会有如此全面的记载。

一是独家秘方不便外传,二是讲究徒弟的悟性,不能每次都是师父把饭喂到嘴里。

不过,云舟的情况却完全不同。

这是他自己花心思总结记录的成果,也是每次修复后的一次复盘。

把修复过程中不清晰的、连续试验过多次的部分完整的记录下来,反复查看,弥补薄弱的地方。

那么下次便不用费劲心思调配十余次釉料,基本一两次便会成功,大大提高了效率。

当然,他这么详细的记录也有其他打算,目前只是个不成熟的想法。

等他完全掌握了这门技艺并有了较大的名气之后,有些想法便可以慢慢实施了。

马上到了年底,天气冰寒,昨日还下了雪。

门外仍旧飘着雪花,白茫茫的一片,有的地方结了冰,走路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

现在古玩店已经没什么人过来了,年底都比较忙碌,还要准备年货。

吴掌柜在盘算今年的利润。

其实每个月都有会计核算账目,然而看到最后统计的数字时他仍然感到心惊,忍不住又算了好几遍。

去除各种费用之后,今年、或者应该说阳历的去年,净利润居然有1300多万!

天哪。

这还没算今年1月份的。

1月份的数据还没出来,但他看过合同上的金额,净利润至少有七八十万吧,毕竟是淡季,很正常。

也就是说云舟过来的这一年,门店的净利润超过了1400万,比门店前五年加起来还多!

这是他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事。

在8月底的时候,利润达到了惊人的600万,那时候他觉得年底能过千万做梦都能笑醒,毕竟只剩下四个月了,还有淡季。

没想到现在居然达到了1400万,尤其是11、12月份,业绩简直是蹭蹭地往上涨,每个月都有两三百万的净利润入账,每个月的流水超过千万。

珍宝阁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如此辉煌过。

而且门店现在打出了名气,以后的生意肯定要比之前好做多了。

吴掌柜跟老板汇报的时候,声音都在发颤。

他有30%的股份在,虽然这部分有一半要补偿给云舟,却也比他之前几十万的年薪强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