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第2/4页)

在云舟鉴赏瓷器的时候,他从手提箱里把成交确认书、发票以及两位专家的鉴定证书都拿了出来。

“这是当时的成交文件,我都完好的保存着,因为拍卖行不保真,还找专家鉴定了一番,幸好是真的。”

云舟拿过来翻看了一会儿,不着痕迹地问道,“你想多少钱出手?”

殷老板苦笑了一下:“我知道市场价格比不上拍卖行的价格,我的最低要求是900万,低于这个价格…那也只能去别处看看了。”

若是一般人可能真被这些手段给唬了去。

这些文件制作得非常逼真,和拍卖行的基本无异,几可以假乱真。

专家为业内知名人士,出具的证书完全符合规范;三年前的嘉禾春拍上也确实拍过这对瓷器,在官网上一查便知。

而且中年男人带来的青花釉里红摇铃尊属于高仿瓷,一般人很难看得出其与真品的区别。

再加上一转手就能赚四五百万的金钱诱惑,一不留神就上了套。

然而,云舟并不是普通的鉴赏师,他对瓷器的接触和研究超过了很多鉴赏专家,这次对方算是白费心思了。

青年仔细观察了十分钟便发现了仿品的问题,语调清晰地反驳:

“第一,清康熙青花釉里红真品为康熙四十四年郎窑烧制,釉里红发色深艳,仿品的颜色稍浅了那么一两分。

第二,腹部绘制漩涡状团花四朵,纹饰复杂,笔触极为细致,深浅有别,你这对的精细程度达不到,深浅太过刻意。

第三,底部的青花弦纹应于红色之中若隐若现,带了几分虚虚实实的触感,可惜这件的落笔太详实了,我猜测是后来画上的。”

青花釉里红之所以这么名贵,是因为青花和釉里红这两种釉色要在同一温度、同一条件下烧制而成。

但是两者所用的釉彩,一个是钴料,一个以铜为着色剂,烧制温度差别很大,要同时满足两个两种颜色的生成条件,需要极为精准的把控。

况且氧化铜在高温下很容易挥发,一不注意釉里红就烧飞了,成色之艰难超乎想象。

青花釉里红烧起来不容易,仿造也难,能仿造成这样确实不容易。

可不巧的是,云舟对于色彩极为敏感,对于整天调制的釉料更是,用颜料涂画和烧造的区别一看便知。

“你再仔细瞧瞧,我这里有两位知名专家的鉴定证书,肯定不会是赝品。”

男人皱着眉,仍旧摆出一副你鉴定错了的样子,让云舟都有些刮目相看,脸皮真厚,他都说得这么明白了。

这时候,杜老爷子嗤笑一声,“你说的这两位专家我都认识,要不要我现在联系他们?

老葛这几年身体不好,一直在疗养院修养,哪有功夫给你鉴定——”

中年人被说得哑口无言,在众人看好戏的目光中脸色铁青的离开。

他万万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的眼力居然这么毒,一眼就看了出来,背景也够深。

他们做了这么多准备,竟然一点作用都没有,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从那天起,云舟作为鉴定师的名气更上了一个台阶。

吴掌柜走到青年身旁,听到他正在耐心的跟一个中年妇女讲解,“您这对簪子是金质累丝花卉簪,年代大约在清后期。

整体保存比较完好,属于实用簪,纹饰相对简单,不如装饰簪贵重。”

中年妇女从来没接触过古玩,懵懂地问道:“累丝是啥,这簪子值钱吗?”

云舟耐心解释,“累丝是一种工艺,将金银拉成很细的丝,进而编制成各种网状的纹饰,进而焊接于器物之上。①

发簪看的是做工和重量,因为金银本来便具有不菲的价值。”

他将这对金簪放在称重仪上,“这件的质量比较轻,只有15克,而且当时的工艺提炼不纯,达不到千足金这样的纯度,正常只有80%。

综合来看,这对簪子的价格在两万五左右。”

中年妇女听到价格之后有点不满意,“那之后还能升值吗?”

云舟:“升值空间比较有限。”

中年妇女咬咬牙:“既然如此,今天就卖了吧。”

云舟将簪子收起:“好。珍宝阁统一按八折收购,也就是两万块。

若是两天内改变主意或者其他店出价更高,可以随时赎回。”

中年妇女摇了摇头:“不用了,我相信小舟老师的眼力。”

云舟眼眸弯成好看的弧度,“非常感谢您的认可,希望回去能帮忙宣传一下。”

接着麻利地拿出合同,助理在旁边拍照,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效率极高。

中年妇女被他笑得脸色一红,急忙道:“那是那是。我回去就告诉亲戚朋友,他们都等我的好消息呢。”

吴掌柜站在一旁佩服得五体投地。

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写在合同里的,但是普通人对于合同一知半解,被云舟这样一说,可信度又提升了好几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