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2/3页)

吴掌柜一见他的态度便知道这个小伙子不是凡人,小小年纪居然能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心态平和,以后绝对是一号人物。

杜老爷子同样十分满意。做古玩就是要有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心态,要是一直沉溺于自己被骗的阴影中,不去思考和反思,下次遇到机会也会失之交臂。

他倒了一杯茶,轻抿一口:“你跟我详细说说,那个摊主是怎么让你买下这个罐子的?”

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他知道自己这个小徒弟看着年龄小、面嫩,却没有普通年轻人的天真和冲动,绝对不会轻易上当受骗。

云舟点点头,他刚刚也在琢磨摊主的套路:“首先,他长得很周正、一副忠厚老实的模样,不像其他摊贩上来就天花乱坠介绍,也不多话,而是让你自己看。

性格让人感觉很稳重,这就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

杜老爷子颔首:“嗯,一般人虽然谈不上以貌取人,却能造成潜在的影响。”

云舟:“您说得对。在观察瓷器的时候,我一眼就看到了放在中间的鸡缸杯。本来是抱着学习的态度上手瞧一瞧,却发现居然是一件真品,这在古玩市场简直太少见了。

摊主见我感兴趣,很直白的讲这是一件清康熙仿成化鸡缸杯,仿得一般,一口价十五万。”

“当时我很惊讶,没想到在古玩市场还有这么实在的摊主,直接透了底。他的要价也不高,据我估计这件鸡缸杯的价值应该能翻三四倍吧。”

杜老爷子和吴掌柜对视一眼,笑了,后者问道:“那你怎么没买呢?”

云舟想了想:“一方面是因为太贵了,另一方面是有个青年过来,说鸡缸杯他看中的,已经凑齐了钱——”

说到这里,少年眉宇间浮现出一抹恍然,“所以,这个青年是个托?可是如果我有钱的话,肯定会买下那个鸡缸杯呀。”

吴掌柜摇了摇头:“像你这样十七八岁的年轻人,除了富二代,谁能随随便便拿出十五万?这是其一。

其二,即使你有钱,那个青年也会不断跟你抬价,直到超过这个鸡缸杯的价格。

年轻人最容易激起火气,叫价的时候根本刹不住车,等回过神来一看,那个破杯子已经叫到了七八十万,为了面子只能买下来,摊主可一点都不亏。”

杜老爷子喝了口茶:“他这是在试探你的心理价位,你不抬价,他就给你推更便宜的。

经过鸡缸杯的事情,你对他、对他卖的东西都产生了极大的信任,这时候再来个仿得还行的青花罐,再加上原装的盖子,你不上套都难哦。”

云舟沉默了一瞬:“……原来如此。”

杜老爷子教导他:“这个套确实做的有几分高明,可惜在真正眼力好的人面前毫无用处。要是你一眼就能看出这个青花罐是假的,任他什么功夫也白费。”

云舟:“我明白您的意思,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纸老虎。”

“这就对喽。来,我跟你讲讲,除了盖子之外,还有其他手段也能分辨出青花罐的真假。

你看它上面的青花,颜色不怎么鲜亮还有些微的褪色,有人就认为这是老物件,其实是故意做旧。康熙时期青花瓷的特点是紧皮亮釉,釉色亮度很亮,看起来像是新的,与一般人的判断恰恰相反。”

杜老爷子把罐子倒过来露出底部,“你再看它的底足,胎质略显粗糙,上面沾着砂土却没有磨损的痕迹,说明是现在工艺品。款也不对,字体呆板,线条不流畅,带有明显的现代痕迹。”

“不止这些”,他示意云舟上手掂一掂重量,然后问道:“什么感觉?”

“跟它的形状比起来,好像有点轻。”

“对。清前期的人头罐都比较重,因为胎质很厚;这个仿的看着挺厚,但你一上手就能感觉到它的重量并没有那么重,这也是真品区别于现代仿品的一种表现。”

“谢谢杜爷爷,我一定好好学。”经过杜老爷子的一番讲解,云舟受益匪浅,同时意识到自己的基础还是太过薄弱。

如果自己对明清瓷器有更深入了解的话,很容易就能看出这个青花罐是假的。

他看向自己的左腕,小玉龙将尾巴盘在上面乖乖的蜷着身子,闭着眼睛打了个小哈欠,对外界的风波一无所知。

云舟明白,是自己太过于依赖小玉龙的能力了。

经过之前多次对古钱币的判断、以及对鼻烟壶和永乐通宝背三钱的捡漏,让他以为对方可以精准的判断出古玩的真假。

但是现在看来,这个能力不是万能的。

首先,目前已知灵气能辨别古玩的真伪,有灵气的为真,但无法确定年代以及物品的完整性。

拿鸡缸杯为例,清三代仿制的显然与明成化年所制的鸡缸杯无法相提并论,如果是清晚期甚至其他年代仿制的,则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