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第2/2页)

虽然还有广大的男神能够婚配,但对男神来说,女神总是多多益善,于是神明之间的复杂关系,就好像是一张庞大的图谱。

巫祝的学识之中,这一处占的比重起码有三分之一,而巫祝对鬼神的祭祀上,很多时候都是在调解这些乱七八糟的男女神的关系,这些神并非是纯粹的无欲无求的那种,而是人性居多,如人一样会有偷情之类的事情。

此外有些神还是偷情的产物什么的。

这些产物包括但不限于河中的大鱼王八,天上的飞鹰,地上的白虎,夜间可能有的游鬼之类。

其中也有正统的夫妻关系诞下的神,比如说日月相合则有星,如此星便也是神,数量繁多什么的,谁不希望自己多子多孙多福寿?神更是如此,也更应该有这份能力。

各个星的名字,不说全部命名,也要把能够区分的那些命名,大儿子,小儿子,大女儿,小女儿,依次排列,还要都给起名,这种又像是星象学家的本职工作了。

山川河流,也要如此,山是什么山,有什么样的传说,河是什么河,是怎样得来,山河相依又是怎样的故事,山上的树木若是长得特别点儿,也要有特别的名字,若是被雷击打了,燃烧了,烧成灰烬了,必是惹了哪位神的眼,而究其原因,恐怕就是因为那棵树的私生子身份暴露了。

哪位神偷情留下了种子,被妻子发现了,然后轰轰烈烈一场天打雷劈,结果私生子就死了。

这种明晰了谱系的私生子,即知道其父母神是谁,主要是父神是谁,就能在鬼之中占据一席之地了,所谓不当神,即成鬼,阴阳两套系统因此有了互补。

再有人间帝王功过,哦,这时候还都叫做大王,对方死了之后,巫祝就要根据朝臣们给出的评价,来给对方一个当神还是当鬼的归类,以各种名号定下这个类别之后,就是职权的划分。

杀死大王的,被大王杀死的,还有如同很多国家包括大王的身世上都要赋予的传奇色彩,这个时候的转世之说也有了,哪位鬼神到人间一游,成了大王,大王死了,就是鬼神归位,因此有了什么异象。

凡此种种,定下之后就要写祭文,就要祭祀,就要禀告天地鬼神,这个时候,如果说有什么破坏了祭祀,比如说狂风,骤雨,甚至是一些意外事件刚好在此时发生,凑一个“人祸”出来,就证明天地鬼神对这件事不满意,需要重新斟酌。

下一次针对这件事的祭祀要加重礼等等。

此类事情都是口口相传,大人说得口干舌燥,喝了好几回水,纪墨听得也是口干舌燥,不停咽吐沫,就是写志怪小说历史传记也没这么用心啊!这不就是要写一部神话传说吗?

自己在写小说上可没什么天赋啊!这些东西看着简单,好像没有逻辑也行,其实内里有一套自带的逻辑,就好像宙斯是种马,某神自恋男,某神极忠贞一样,这些鬼神都被赋予了性格,前人定下了模板,后人就不能出框,否则就是谬解,而对巫祝来说,谬解的结果是什么,必然是死无全尸啊!

值得庆幸的是,这份鬼神谱系,传到纪墨这里时,需要他学的不过是几百人的规模,天上地下分一分,再把那些杂七杂八的去掉,也能捋出几条主线来,不至于让记忆太过杂乱,为难的是这到底不是听小说,听个爽就行了,还要用心记,不能流于纸上。

鬼神的名字,可以说,但不能用笔写,记下,记下,这一条也是专业知识点。

这下连做笔记也不行了。

纪墨现在还有做笔记的习惯,起码在知道这庞大的谱系是要记的时候,他就请示了大人,用一种“自创文字”来缩略画成图形,随着图越来越大,补接了几块儿羊皮之后,大人看着那个图,也渐渐多了些沉思。

开始纪墨只是为了自己能看懂,日神写“日”,月神写“月”,略去“神”字,后来发现这些鬼神的名字也是记忆难点,不得不又在下头加括号补充上名字。

图表扩大之后,大人似发现了这种记录的好处,连续几天都在给纪墨讲这些,希望图表尽快完整的样子,而在这个过程中,纪墨的“自创文字”也被对方学了个七七八八,不用纪墨指着朗读,他就自己能够区分哪些是哪些了。

纪墨骇然之余,又发现自己那“鬼神庇佑”的名字更响亮了,在大人的默许中,府中众人已经不敢正眼看纪墨了,见必行礼,行礼必低头,更为恭敬。

未成巫祝,而威势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