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第二十二个故事(第3/5页)

“阿爸,李哥找你有事,俺,俺先回屋了!”

莫名觉得心塞的老队长看着自家老闺女跟兔子似的,一溜烟儿的跑回房后,才调回视线,没好气的问某个笑得一脸灿烂的家伙道:“你有啥事找俺…”

李子健挠了挠脑袋,继续咧嘴笑得露出一口白牙:“要事啊,很重要的事情,那个,三叔啊,我和秀秀的婚事要不就提前办了呗!”

老队长根本就没有想到李子健所谓的重要事情居然是这事儿,顿时脸色凝重起来。

“红袖章的来,俺本来是打算登门去瞧瞧的,结果秀秀说,你让她告诉俺,让俺别出面,你们能这个解决。哎,你今天跑来冷不丁的说要提前办事,俺这心就忍不住咯噔一跳,小李啊,你老实跟俺讲,事情真的解决了,不会有什么不可预料的麻烦!!!”

“那啥,三叔啊,你都说不可预料的麻烦了,我敢说事情都完全解决了?不过你既然这么问了,我就说一句实话吧,目前来讲,麻烦已经解决,不过后续的事,没有发生,我也不敢保证不是!”

这倒是大实话,李子健倒是诚实,没拿假话哄老队长,因此本身就对李子健比较满意的老队长也没故意拿捏婚事摆谱儿的心思,在仔细思考了一会儿后,同意了给李子健、王秀秀提前办婚礼。

于是一个月后,李子健和王秀秀领了结婚证办了婚礼,季言之和章晴晴也领了结婚证,简单的办了一桌席宴,请了关系比较好的人简单的吃了一下。而后,李子健领着王秀秀搬回了他花了150块钱买的小四合院,不过因着李子健平日里都是跟着季言之搞事,不是,是做事的,所以一日三餐还是在季言之所住的破烂茅草屋用的。

季言之和着章晴晴结婚后,李子健便跟季言之提议要不要将房子修葺一下。季言之回答不用,还笑着打趣,往后走是人越穷家越破越安全,修葺得太好只会遭人红眼。

李子健本来想反对说季言之把人性想得太坏了,但想起他们因为合起来将小日子过得红火,就有知青眼红跑去县革委会告状说他们搞小团体,排挤针对其他知青的事,李子健就有点无言以对,最后闷闷的说了一句:“回家我就把好东西给藏起来,明面上,劳资就只摆些破铜烂铁……”

事实证明,李子健的这个决定做得十分的好,随着1961年,共青办再次恢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政策,知青们一年接着一年来,从开始的自愿到后来的强制。到了1966年,前所未有的浩劫风暴以疯狂的速度席卷了全国。

季言之没有那个本事以一人之力解决无数人的疯狂,所以他默然选择,在浩劫风暴来临时好好的护住亲朋好友。而李子健也在庆幸,他时时跟着季言之的脚步走,也早早地处理了一些四旧物品,说不得住牛棚,每周都会被拉出来公开□□一两回的落后分子,黑五户中就多了一个他……

“季哥啊,你说这天咋就变得这么快呢!”

此时正是水稻快速生长的时候,稻田里,季言之几个穿着打着补丁的旧衣旧裤,正背着斜背篓,弯着腰,拔着新长出来的野草野麦子。正劳动间,一场突如其来的细雨让所有在地里忙活的人们全都淋了一个透心凉。

李子健抹了一把已经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的脸,继续感叹:“我这张脸啊,以前还是个唇红齿白的俊俏哥儿,然后都成了黝黑的糙汉子了!”

季言之也把自己弄黑了,人一黑,颜值都要降低少许,所以一白遮百丑这句老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在这混乱的年代,季言之可不想和着原主季知青一样,背上‘勾引人犯罪’的奇葩罪名,即使林大头已经被自己悄声无息的解决了,但谁知道还会不会有奇葩跳出来,为了满足家中嫁不出去的姐妹儿的‘心愿’,跑来‘赖’自己呢,所以黑得跟周围人一样,是最安全不过了。至少季言之很满意自己现在的样子,而不是像章晴晴一样心疼自己现在的样子。

“成了糙汉子不好?起码不会再被人看成小白脸!”背着孩子下地头给季言之、李子健送饭的章晴晴闻言就是一顿好嘲。

李子健懒得跟章晴晴这位十年如一日,生了孩子性格也没多大变化的妹子一般见识。他弯腰在沟渠处洗了洗手,然后便跟着季言之上了田埂,就这么席地而坐,端过用大洋瓷碗装着的饭菜,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王秀秀刚生了孩子,还在做月子,章晴晴又是个不善厨艺的,所以农忙时中午的这顿饭都是老队长家的老婶子跑到闺女家去把饭做好,然后由章晴晴跑来送。

李子健和季言之吃饭的空档,章晴晴将背带接下,将像小猪儿哼哼的孩子改背为抱……

季言之三两口将饭菜扒下肚,然后冲着章晴晴柔声道:“你回去吧,碗筷我和子健下工后一并带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