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永明火(一)(第3/4页)

“白面具”又若有所思地端详了他片刻,才收回视线,几个修士只点了一壶热茶,茶上来以后却没沾嘴唇,放下零钱便走了。

这几人一走,万来客栈里的三教九流才算松了口气,小声议论起来。

有住店的卖炭贩子捅了崔先生一下,笑嘻嘻地问道:“‘念喜’的乐人?”

“放屁,那是给朋友面子,过去帮个忙。”崔先生闻言一转身,活蹦乱跳地大吹特吹起来,什么“在金平菱阳河边弹过琴”、“金平蒸汽船里喷的烟都是桂花味”之类。

陶二奶奶都快听不下去,将手巾丢给他:“你可拉倒吧,擦擦你脸上的灰。”

崔先生:“二奶奶,早起给加个蛋嘿。”

二奶奶叉着腰:“我看你像蛋。”

崔先生也不生气,就笑盈盈地看着她。这痨病鬼其貌不扬,一张带着菜色的脸,一笑都是褶子,乱七八糟的小胡子挡着下半张脸,唯有一双眼,多情得好像从别人那偷来的。他提无理要求的时候从不挤眉弄眼,就眼巴巴地盯着人看,眼珠上浮着一层光,不知怎的就每次都能得逞。

有时候陶二奶奶想,说不定这狗东西还真傍过花魁,便道:“你啊,说个媳妇成家,照日子过不行吗?非得娶天仙啊?”

“倒也不是。”崔先生大言不惭道,“比我俊俏点就行。”

陶二奶奶:“……”

但凡要点脸,哪怕就一杯底呢,得是多好的男人?

万来客栈后面,马车里戴面具的白发男人听着这些毫无意义的家长里短,敲了敲车门,马车便辘辘地往十七里镇深处走去。陶县“坏”得太彻底,连他也没了灵感,怕是只有月满先圣才能看出此地古怪在何处了。

崔先生——奚平拿筷子轻轻敲着转生木做的餐桌,将消息传给了陆吾:“三岳悬无亲至。”

余尝趁项问清被困陶县,连夜逃往了海外。

这位顶尖的民间修士在掩藏行踪方面果然有两把刷子,一块灵石也没有带出西楚。三岳山得到消息时已经晚了,紧急联系其他三国,至今没找到此人一点踪迹。

余尝带着破法消失,余家湾族长殒落,内库被炸,乱作一团,却是有苦说不出——一个民间宗族,凭什么持有那么多灵石?灵石又是哪来的?这都说不清,本来就有无数双眼盯着余家湾这宝地呢,余尝这一釜底抽薪,周遭豺狼们都蠢蠢欲动起来。

东衡三岳懒得管他们这些破事,仙山发愁的是陶县。

陶县眼下这种情况无疑是破法做的手脚,可破法下落不明,整个一县的老百姓一无所知,按部就班地过自己的日子,灵山万万没有不顾民生强行移平此地的道理——况且也做不到,截至此时,麒麟卫、三岳内门,至少已经来了五六拨人,连蝉蜕都亲自来了,无一例外,进来就变凡人。

可不见悬无长老的面具都换成带窟窿眼的了么。

悬无的马车开进十七里镇的“大道”上,年久失修的路不平整,管车里坐的是蝉蜕还是神仙,照样给颠成筛子。

忽然,赶车的弟子笨拙地拉住缰绳。

他似乎和人交涉了两句,随后从车门里递进一样东西:“师叔祖,您看。”

蛇王仙宫炸飞以后,当地人又开始用“烟云柳”雕刻太岁神牌,这一回,神牌改头换面了。

悬无接过来,只见那木牌做工粗糙,但五官神态依稀能看出大概的模子——就是余尝。

“太岁“是什么?

这不好说,在南宛这种严禁民间修士、对所谓“邪祟”用重典的地方,“邪祟”们为了生存,会互相抱团,捏造一个“偶像”做自己的标志。遇上天灾人祸,老百姓病急乱投医,逮着什么神都求,久而久之,会将这些莫名其妙的“神仙”纳入民间传说。

而西楚这种黑市半公开化的地方,情况要更复杂一些:有些雄踞一方的大宗族野心包天,为了往自己脸上贴金,会给自家祖宗美化出个来历,愚民们不明所以,就会以此为寄托。陶县没有大宗族,以前的地头蛇是个很能到处钻营的邪祟,相传这所谓“太岁”就是他带来的,是个不知所谓的木雕泥胚。

上一次银月轮下凡除妖邪,秋杀死了,银月轮却余怒未消,虽然后来查出是那位点金手身上有一截永春锦,但悬无直觉蛇王仙宫里秘密供奉的神像有问题……若他没记错,烟云柳也曾是一种伴生木。

可是峡江一代烟云柳到处都是,穷苦人家刻祖宗牌位都用这东西,拿烟云柳刻的神像也不止这一尊。可是莫名其妙的,悬无就是觉得这陶县的“太岁”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他将木牌扣在掌心,毫无血色的手指轻轻敲打着:对应烟云柳——宛人叫“转生木”的上古魔神最后似乎是殒落在了南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