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一些微小的工作(第2/4页)

玛希城能够坚持下来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然而这座城市确实坚持住了。淀粉加水搅拌煮沸,然后冷却切割成块,拌上糖汁或腌菜粒,再加上骨头汤炖煮的蔬菜,这样的一日两餐不仅敷衍了逃难者的肚子,也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这些被驱赶、被诱骗而来的人们的期待。离开家园之前,看不到尽头的苦难渐渐磨去了人们的恭顺之心,没有人真的相信贵族和教会的鬼话,外邦人如果真是天使带来了上天的恩赐,领主大人和教士老爷也一定会用那双能从石头攥出油来的大手紧紧抓住,怎么能让好处轻易落到他们的头上?何况外邦人的名声早就被坏得不能更坏,老爷曾口口声声诅咒那些邪魔歪道,如今却逼迫他们主动投奔,莫不是要拿他们的灵魂性命去做什么可怕的交易?

虔诚的信仰在这时反而成了恐惧之源,一些人越想越害怕,宁死也不肯离开自己的土地,于是他们立即如愿以偿地死去了,其他人没有这样的勇气,只能带上所有能带的家当,期望能够半路逃回村庄,或者多活两天,或者……新玛希城真的是一处能让所有人活下去的福地。

旅程艰辛自不必说,一些人倒在了路上,一些人不知所踪,一些孩子被他们的亲人抛弃,悲惨之事每日发生,同程之人难免有物伤其类的悲戚,但在人们的悲伤郁愤变成地下暗火之前,外邦人的道标在意想不到之时出现了。

这几个补给站已经远远超过了外邦人“应有”的领地范围,领主们对这些哨点的存在很恼火,不过在几次试探都遭遇挫折后,他们也只能忍耐下这些临时接应点的存在。迁徙的人们终于不用在大路上像牲畜一样被驱赶,他们疲惫的双脚终于能停下来休息,并且得到食物抚慰绝望的心灵,即使痛苦和愤怒的火焰没有被熄灭,但是大多数的人还是相信他们能够生存下去了。

死者得到了安葬,被抛弃的孩子找了回来,逃离者也无人追索,接应点的玛希人一开始只给迁徙者提供食水等帮助,不说多余的话,只有迁徙者抵达下一个补给点时,玛希人才会偶然地、低声地同某些人说一两句有关于玛希城的事。玛希人不向迁徙者吹嘘一句玛希城的富饶美丽,外邦人的慷慨慈悲,反而一路提醒他们互相扶持,只走大路,尽可能地休息和进食,到达城市后不要喧闹,不要过于同外邦人对抗,尊重所有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女人,并且因为玛希城的外邦人厌恶领主和教会,并不想要他们塞过来的这么多人,所以外来者变成城市的居民需要通过许多考验,而迁徙者如果想获得食物和住所,唯有向外邦人出卖自己的劳力一途,很可能连孩子和老人都得去为他们干活……如此等等。

这些零言碎语非常自然地从一些人口中传到了所有迁徙者的耳中,并且出奇地没有受到多少歪曲。玛希人把他们的城市描绘成了一个规矩森严的异端之地,外邦人冷漠难以接近,管理城市让他们烦扰,不喜欢没有用处的人,总而言之,同老爷们天花乱坠的鼓动天差地别。但没有人认为自己受到了欺骗,人们早已习惯世道的冷酷,玛希人透露给他们的城市面貌充满了真实感,所以他们反而相信那座异端的城市确实是一处宜居之地了。

只要干活就能得到住所和食物,这些外邦人可以再讨厌他们一点!

在亲眼见到玛希城之前,甚至在入住新城区时,迁徙者都对此深信不疑。

就这样通过对言论的操控,玛希城的开拓者为自己降低了一些工作的难度。这种工作方式不太“正确”,但是有用,在不失去希望的前提下,迁徙者对城市的期待越低,对管理者的安排就越服从,因为不敢过于期待,于是玛希城的宏伟尤为震撼人心,有一席之地可栖身,每天都能见到新鲜食物的待遇也令他们受宠若惊,在半强迫迁徙者们结成组、队和小街区等团体后,一些隐藏在人群中的不怀好意者也很快被分辨出来,新社区的秩序进一步稳定下来。

与此同时,玛希城原定的生产和建设计划也没有停下,工业城的派遣支队带来了全方位的支持,人口暴增带来的巨大压力确实拖累了一些工作的速度,但也加快了一些重点工程的进度,比如说应对灾民至为重要的医院,只经过三个月的建设就投入了使用,就算完成的差不多只是外部设施,无论药物、器械还是医护人员都亟待填充,并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完善,但这不会减轻它存在的意义。

这座综合性医院的成立进一步确定了玛希城的地位。

虽然它同时也加重了卫生部门的负担,医院应当发挥它的作用,哪怕只有基础的护理作用,然而在绝大多数逃难者的生平认知中,“医院”是一种很难想象的东西,他们完全将为他们体检,而后每日巡视街区的卫生员当做了正经的医者,并为此感到敬畏不已,那些白衣使者加重了他们对“外邦人”的崇拜,但将病人转移到医院仍然是一件有困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