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沈黎觉得这个长相粗犷,却异常温柔的汉子一定非常想念他童年待过的地方。铃铛是他养过的一只雕。

“冬天的路途格外难走,为什么不选择开春走呢?”

“等过了三个月,”他说,“就是草原最难熬的时候了,狼群成群结队,粮食也快要吃完了,把豆腐的做法带回去,说不定我的朋友们就不会被饿死。”

沈来秋道:“我一直觉得让人免费做三个月的工,有些苛刻了,还是两个月吧。”也好早点让这个小伙子回到草原,到时候真的能救几个人,那也是给他的娃娃积德。

沈黎也是随口一说三个月,事实上,几个月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可是方子,在这个时代,会做醋,或者酱油,就可以养活一个氏族世世代代。

在他家做工的人,都可以用特别便宜的价格将豆腐买走,再用另外一种价格转卖出去,沈黎家是不会亏本的,而卖豆腐的人虽然多,可是需要豆腐的村落,城镇也多。距离沈家村越远,豆腐越能卖得上价格。而且,几个月后,就能白得一个方子,这个消息透露出去,只会让人觉得沈家仁义。

事实上,豆腐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着。在这个没什么新鲜物什出现的时代,一切新生是东西都会让人感兴趣,包括皇帝。太和三年冬天,大昭第二个皇帝闻宣吃到了他人生的第一口豆腐,他一般不会去专门询问一个普通的吃食如何做的,只是连日的荤腥过后,这一口“阳春白雪”(小葱拌豆腐)叫他神清气爽。

“沈家村?用豆子做出来这样白的东西?”

他身边年过半百的大太监道:“是啊,没想到民间居然还能做出如此的东西来,方子,也是他们孝敬的吗?”

高太监自然不会说是买的,直管捡着皇帝喜欢的话说:“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若不是如此,也没有功夫想到这些精巧吃食上。方子倒是没有,但是王爷觉得稀奇的东西,总会送来给您瞧一瞧。”

宣帝点点头,“豆子,倒也不费什么,有方子,就不必在外面买了。”

高太监点点头,笑着说:“王爷早就让人准备去了。”

宣帝也摇头失笑:“我这个弟弟啊,真是个爱吃爱玩的。”

高太监腹诽,是啊,不是个爱吃爱玩的,就跟他几个哥哥一样,早在平定内乱的时候,就死了。宣帝如今年纪渐大,待人愈发宽和,王爷闻安以前没有得罪过他,还有腿疾,皇帝自然给足昭朝唯一的王爷面子。

王爷是个厚道人,不怕买方子的时候出现什么问题。

沈黎还不知道,在他休寒假的时候,还能见到活的太监。自从休假以后,他一直在家里帮忙,不过他也写字,大伯娘和二伯娘将他们家的孩子送过来,美名其曰和沈黎一起读书,其实就是蹭饭吃,顺便看看豆腐的行情。堂兄们意外的耿直,把来意都跟他们三叔说了个干净。沈来秋也不介意,这些半大小子,来了也能帮忙做豆腐,如今院子搭了许多棚子,人都在棚子底下搭了灶台做豆腐,像个小型食品加工厂。

沈黎就更不在意了,他家如今挺有钱的,一文钱五方豆腐,一方豆腐有一个巴掌大,饶是这么便宜的价格,还是能赚不少钱,因为豆子本身不值钱,而且买豆腐的人极多。不过,许多人家更愿意用豆子直接换豆腐,他们其实不太舍得花钱。沈来秋来着不拒,他做豆腐也是需要豆子的嘛,这样还不用出去买。

事实上,在村子里,许多基础的东西,只需要以物易物,就能满足需求了。沈黎在村子里买不到什么,他喜欢吃加肉的麦饼,只能叫余氏做。但是这样的情况在逐渐好转,至少他的大伯说了,现在在镇子上做生意,还不如回村,因为村子似乎生意更好。

从沈家买豆腐卖出去,给许多人家添了太多进项,他们也愿意花钱买东西了,更何况还有外村的人来做生意。族长的儿子沈舟生从外面拉了一大笔订单,如今取货的人络绎不绝,曾经宁静的沈家村在冬天里热闹了起来,见有生意可做,许多村民都开始摆起小摊来,有卖包子的,有卖肉汤的,有卖饭食,米粥的。沈黎也吃到了各种新鲜的小食,余氏每天都给沈黎十文零花钱,要是叫叫村里的孩子知道了,一准羡慕得眼睛都红了。

沈黎也不拉仇恨,很少花钱,除非真的想吃点什么,否则轻易不把钱拿出来。他倒是不扣,只是村子里人多眼杂,他怕扒手盯上了,钱丢了事小,受伤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