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2/6页)

可惜,楚京出了大乱子,支持皇长孙的人又紧咬着他不放,他不想失去争夺储君的资格,就只能快马加鞭离开豫州。

等他处理好楚京的变故后,楚国占据豫州城池已经彻底平稳下来。

太子错过了改变豫州楚城形势的最好机会。

‘春县之变’的消息传回楚京,最为恼怒的人莫过于太子。

他既恨三年前给他设套子的陈国,也恨在他还没腾出手来消除隐患的时候,就将隐患挑破,摊在□□下的赵国。

太子心知肚明,朝臣们对苏琦的谩骂和不满,实际上都是对他的谩骂和不满。

如果他现在按照朝臣们的要求处理苏琦,将来除了春县的城池再出现相同的问题,他的太子也就做到头了。

即使苏琦在朝堂上推倒李大人,导致李大人当场断气,又在众目睽睽之下拔剑,让李大人的长子重伤,太子还是坚持要保苏琦。

苏琦可以停职在家思过,但绝不能下狱,更不能被处死。

太子的沉默让朝臣们心寒,有与李大人父子私交甚密的朝臣叫嚷着要打死苏琦,给李大人偿命。

短短的时间内,苏琦就被朝臣们团团围住。

眼看着情况就要失控,太子又不敢在这个时候再叫侍卫进来,只能亲自挡在苏琦面前,以求朝臣们的情绪能平稳下来。

安定郡王见到太子亲自挡在苏琦前面后,再也无法保持冷静。

太子还没登基,就能如此明目张胆的偏袒母族表弟。

等到太子登基,宗室岂不是要给太子的母族让位?

安定郡王虽然有小心思,却没当众说出来。

就连说今日上朝后发生的事,都尽量做到公正。

最后,安定郡王痛心疾首的道,“虽然李大人与苏氏早有旧怨,弹劾苏琦的用词也格外激烈了些,但这不是苏琦身为正值壮年的武将,对老文臣动手的理由!”

“嗯?”已经良久没说话,仿佛站着睡着的楚皇忽然应声,“他们有什么旧怨?”

太子抬起头,“父皇……”

“当年赵国卖给我们改良金叶纸配方的时候,三个有制纸经验的世家获得拿到改良金叶纸配方的资格,苏氏仗着您的宠爱,硬是抢走了李氏的资格。”安定郡王毫不客气的打断太子的话,看向楚皇的目光中皆是不满。

在安定郡王心中,苏氏和太子会如此嚣张,与楚皇的纵容有脱不开的关系。

楚皇回想了会,才想起安定郡王所说的事。

那正是他最宠爱太子的时候,太子为了母家亲自来与他求情。

他想到若是老太子想给母家恩典,自己就能拿主意,嘉王却只能来对他苦苦哀求,心软之下也就答应了。

楚皇叹了口气,对正昂着头看向他的太子道,“起来吧”

“陛下!”安定郡王不满的开口。

楚皇却没理会安定郡王,径直朝着上首的皇位走去。

太子怔怔的望着楚皇的背影,直到始终陪在楚皇身侧的襄王进入他眼底,太子才猛得低下头,沉默的从地上爬起来。

襄王见楚皇在皇位上做好,正想到下面去,却感觉到衣袖上传来的力道。

他犹豫了下,终究还是停在了皇位旁边。

反正太子看他不顺眼的事已经多到数不过来,也不差再多几件。

太子的注意力却没放在襄王身上。

他更在意身后的朝臣们。

太子能感觉得到,楚皇坐在皇位上后,整个朝堂的氛围都变得不一样起来。

他说不出是哪里不一样,却很清楚的意识到,即使他有监国之权,能在楚皇不在的时候坐在皇位上俯瞰众臣,也仅仅是个太子罢了。

皇位上的那个人,他早已年迈的父亲,才是楚国的皇帝。

楚皇坐在皇位上后,朝臣们立刻整理仪容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恭敬的给难得出现在朝堂上的楚皇行礼。

许多老臣心中的愤慨已经变成复杂。

自从册立新太子后,楚皇每次出现在朝堂,都会让他们觉得,这是楚皇最后一次出现在朝堂。

“臣等恭请陛下圣安”整齐的声音响彻大殿。

楚皇对着一排排的脑瓜顶笑了笑,“起”

位于前方的朝臣整齐的抬起头,后方的朝臣们却仍旧保持弯腰的姿势。

后面的那些人,没听见楚皇的话。

楚皇依旧保持让他舒适的声音,没为了让朝臣们能听清就用力说话,“十六郎,让他们都起来,再让人给朕拿软垫来。”

太子刚开始监国的时候,楚皇偶尔来朝堂,皇位上还有他用惯的软垫,突然没了软垫,还让楚皇挺不习惯。

襄王毫无怨言的充当太监,“起!”

然后立刻去找软垫,却得知楚皇惯用的软垫早就被收入库房,就算现取出来,恐怕也要沾满灰尘和潮湿,没法立刻派上用场。

襄王目光如刀锋似刮在下方太子的脸上,二话不说的将身上的外袍脱下来,要给楚皇垫在屁股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