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贾敏的哥哥(第2/3页)

略微有些无奈摇了摇头,想着以后工作之余抽出一些时间来看管女儿的学业。

贾敏见林如海不说话了,去让人准备开饭,准备明日一早林如海去上朝之后,她带着两个孩子去荣国府,已经有许多年不曾见过母亲了,心中十分想念。

从前她在姑苏,母亲在京城,相隔千里无法相见,现在她们都在京城,心中犹如长了草一般,恨不得立马到母亲身边去。

但她现在不止是母亲的女儿,还是妻子和母亲,出嫁之后从夫家,她得先把自己家中的事情都做好了之后才能去见母亲。

相比较那些出嫁之后终身无法再见父母的人,贾敏知道她已经是幸运的了,每隔几年可以和母亲相见,还可以时常通信,这是她身为国公府嫡小姐,朝中官员夫人才有的权利,平常百姓根本不可能经常通信来往。

*

因为林瑾被伤到一事,贾母让贾政去重新整肃了学堂,一些不知根知底的学生全都送到了另外一座学堂去,本来就是因为人情才来到贾家学堂的。

而也正是因为人情才不能无情的赶回去,贾赦不在乎别人怎么说这个国公爷,贾政不能不在乎他的官声,于是便重新弄了一座学堂,费了些钱但他还出得起。

把那些学生分成了两拨,知根知底的人留在了自家学堂,多请了几位先生教,那些关系一般的,性情恶劣的便也不用那般费心了。

再者那些人家里都是仰仗着贾家的,也不敢公然用‘有教无类’的话去反驳,只能默默的承受着,而有些学生对此还十分的庆幸,庆幸自己终于逃出了魔爪,可以不用像以前一样被管束了。

当然这些贾政都不知道,他动作雷厉风行,在做好这些之后把事情回报给贾母,让她老人家放心。

贾母对于贾政能够在林如海贾敏回来之前把事情办好很满意,怎么说着也算是给女儿和林家一个交代了。

“记着日后定要时刻注意着学堂的事儿,现下珠儿虽然不去学堂了,但琏儿还在,宝玉再过一两年也要去了,那地方是重中之重,马虎不得。”

贾政对于贾母的吩咐都是点头应下,自从他离开学堂之后倒是从来没有关注过学堂的情况如何,这次看下来想必珠儿之前不喜欢去学堂也是因为这些个原因。

对于儿子们的学业,贾政历来是严苛的,意识到学堂有问题,眼下是解决了,但还是要记在心里的。

“之前伤到瑾儿的那个学生也意识到自己错了,说是想要找个机会来和瑾儿致歉,母亲认为……”

“哼,不用让他来了,想来瑾儿也是不稀罕他毫无诚意的道歉。”贾政话没说完便被贾母打断了。

身处宅门几十年,贾母对于人性心思摸得透彻,这时候来道歉多半是因为形势所迫,给同窗下毒,磨尖石头去攻击人这样的歹毒之人,怎么可能会轻易的改过自新。

被家里人逼迫着来,毫无诚意的悔过道歉让人看了就心烦,不如索性不看,乐得清静。

见贾母这么说了,贾政也不再多说什么,左不过是别人伤人在先,用利器伤人,还涂了药在上头,虽说不致命但也可以说是毒的,他们不想原谅也是正常的。

贾政刚刚离开贾母的院子,就看到有人去请姜岩来。

姜岩的迟迟没有离开让贾政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按照道理来说,薛家老爷去世了,皇商的生意正是最紧要的时候,他竟然还能安然的在京城呆半个多月。

更重要的是,这半个多月里别说太子的人了,他几乎都没有离开荣国府,难道他当真就不在意皇商吗?

贾政觉得姜岩有可能真的是不在意,如果他是喜欢功名利禄的人,多年前也就不会辞官回家了,那时候官至四品,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十多年过去了,按照他的能力,怎么说也会再升一升的。

可偏偏他就辞官了,和朝中命官相比较,皇商的确是不值一提,做的再好那也是商人,商贾终究是上不了台面的。

思索着贾政已经回到了自己的院子,专心忙着自己的事情,不在去想着贾母会和姜岩说什么。

年纪越长他越知道很多事情实际上是不由自己掌控的,能够拽在手心里的东西也越来越少,很多东西不必执着,愈发执着反而会适得其反。

家宴不知道贾政的那些想法,在贾母身边丫鬟来找他的时候跟着过去,贾母找他不是别的事儿,主要就是叮嘱姜岩不要把探春的事情泄露出去。

探春的生辰没有变过,赵姨娘哪日生的孩子自己自然是记得很清楚,这次探春回来,不知道赵姨娘怎么的见了她一面,又开始说起了她当时‘死去’的那个女儿。

赵姨娘只是一个姨娘而已,身边伺候的人只有那么几个,现在也都是贾母的人,自然而然的也就知道了赵姨娘说了什么干了什么。